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41节

第41节

    七十一、西征军东归

    鏖战多年,花剌子模帝国战事结束,阔别家乡数年的蒙古军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对已经沦为战俘的摩诃末苏丹的母亲、妻妾而言,这将是她们最后一次看到家乡。被大军裹挟东去之前,她们聚集在大路边痛哭流涕,涕泗交流地告别了家乡。

    很久之前,有一次成吉思汗问好友博尔术:“人生在世,何事最让人高兴?”博尔术说:“轻骑雕弓,臂架雄鹰,春风和煦的时节,在野外狩猎。”成吉思汗大笑道:“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战胜强敌,让他们在马头前卑躬屈膝,掳掠他们的财产,抢夺他们的骏马,俘获他们的妻妾为婢女,看他们的亲人泪流满面。”这一回,他再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花剌子模帝国已被收入囊中,班师途中不必急促。离开撒马尔罕之后,蒙古军北渡锡尔河,驻扎在北岸。为了给成吉思汗庆功,部将在那里设立了豪华的行宫,打造了一把用黄金铸成的王座。

    楚河上游以南有一处名叫忽兰巴失的草原,那里青草繁茂,适合狩猎。次年春夏两季,蒙古军在那里停留了很久,尽情享受着狩猎的快乐。

    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当中,只有拖雷一直陪伴在身边。察合台和窝阔台从去年冬天开始就驻扎在不花剌,每个星期会派人送来50担猎物孝敬老父。至于术赤,则一直驻扎在楚河平原下游的玉龙杰赤,其实,从驻扎在玉龙杰赤的那一天开始到逝世,他再也没有与成吉思汗见过面。成吉思汗在忽兰巴失草原狩猎时,他只是命令部下把许多野驴驱赶到这里,以供父亲骑射之娱。

    每次狩猎时,成吉思汗都冲在最前方,直到将猎物追得精疲力竭才罢手。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活动,大家都对这种向来乐此不疲的娱乐活动厌恶到了极点,于是想出了追而不杀的消遣方法,追到猎物之后,在它们身上留下烙印便罢手。

    大军撤退到叶密立河时,拖雷的两个儿子前来迎驾。一个名叫旭烈兀,即后来的伊利汗国的开国君王,当时年仅9岁;一个名叫忽必烈,当时年仅2岁,即后来的元世祖。迎驾途中,旭烈兀射死了一头鹿,忽必烈射死了一只兔子。按照蒙古人祝福后辈的方式,成吉思汗亲自把鹿和兔子的兽油涂抹到了孙子的中指上。

    同年秋冬两季,蒙古军驻扎在额尔齐斯河河畔。次年春季,浩浩荡荡的大军顺利抵达土拉河河畔的黑林,来到这里就等于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蒙古草原。

    任何时代都不乏喜欢捕风捉影的好事者。尽管蒙古帝国的史官和中亚地区的历史学家记载过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但是里弄巷间还是有人愿意为之填充血肉,使其更加绘声绘色。即使时至公元17世纪,仍然不乏这一类人。

    成吉思汗一去就是6年,随驾同行的妃子只有忽阑一人。留守后方的孛儿帖以害怕后方生变为借口,派人传话给成吉思汗:“雄鹰栖息在大树之巅,如果长久不归,恐怕低贱的麻雀会飞到鹰巢,吃掉鹰卵、雏鹰。”以此来看,她应该没有嫉妒忽阑的意图。

    已经6年没有见到结发之妻的成吉思汗会怎么想呢?他一向很尊重孛儿帖,或许他察觉到了一丝异样的气息,于是派人回见,想探清孛儿帖的意图。孛儿帖再次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而且安慰丈夫:“青苇环绕的湖上,有很多野鸭、天鹅,湖的主人可以随意捕捉。天下已经一统,年轻貌美的女子有很多,大汗可以随意挑选,另娶新妇,给还没有驯服的骏马备鞍。”成吉思汗这才放心东归。

    读者不难发现,好事者传播这种消息,似乎是为了凸显孛儿帖故作大度的虚荣心。雄威豪迈的先祖栉风沐雨,开创了一个地域辽阔的伟大帝国,但是后世子孙对此视而不见,他们似乎仅仅对闺阁帷帐内钩心斗角的事件才有兴趣。成吉思汗过世后仅仅过了4个世纪,子孙们就忘记了他的显赫战功。

    看最新章节

    七十二、蒙古骑兵再创奇迹

    回到蒙古草原不久,成吉思汗再次向西夏国发动远征,这也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跨上战马。因为接下来要说到者别和速不台在中亚地区、北亚地区的征战神话,所以暂时不提西夏国的战争。

    客观地说,者别与速不台在远征行动中立下的功劳,丝毫不下于蒙古帝国的皇帝成吉思汗。

    为了追击摩诃末苏丹,两人曾率军追到里海南岸。在那里稍事休整之后,二人继续西进,为蒙古军的后续远征行动做了得力的铺垫。行军途中,愿意缴纳赎金的城市暂时得以保全;拒不投降的城市则城崩池毁,可疾云就是例证。该地以出产地毯闻名,位于德黑兰以西,两地相聚大约140公里。敌人兵临城下时,当地居民以死相抗,城破之日依然不屈不挠地与敌军展开巷战。然而,这样做换来的后果,是更为血腥的屠杀。

    公元1220年冬,者别与速不台率部穿过波斯西北部的草原,进入到了富庶的阿塞拜疆。雄踞此处的是阿答毕王朝,国都帖必力思(今阿塞拜疆地区的大不里士),是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得知蒙古军即将到来,阿答毕王朝的国王斡思别不愿与之对抗,派出求和使者,送出许多货物、衣物和马匹,希望达成和议。蒙古军答应了,是年冬天驻扎在阿塞拜疆境外的穆甘草原(位于里海沿岸,阿拉斯河与库拉河汇合后,在这里注入里海)。

    次年年初,蒙古军沿库拉河而上,进攻谷儿只(格鲁吉亚)王国。谷儿只王国是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国力强盛。两军交战于梯弗利思。蒙古军采取以往的战术——佯装战败,将敌人引入包围圈,然后围而歼之。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战败只是灾难的开端,接下来发生的劫掠才是谷儿只人真正的灾难。

    幸运的是,蒙古人因为急于行军,没有在这里停留多长时间,所以这里遭到的破坏相对有限。

    离开谷儿只王国之后,者别与速不台又返回阿塞拜疆,进攻蔑剌合城(今阿塞拜疆马腊格)。受到蒙古军逼迫,当地居民不得不充当先锋,大大动摇了守军的斗志。蒙古军没有耗费多少力气便破城而入。没过多久,他们又来到了埃克巴坦纳(今伊朗的哈马丹)。这里的居民曾经缴纳过一回赎金,以为蒙古军不会再来,但这里的繁华给蒙古军的印象过于深刻,穷尽数代人精力才积累起来的财富反而招来了兵灾。这一战无须多言,依然是坚强的抵抗与残酷的掠杀。同年秋季,蒙古军又征谷儿只,再次将其击败。

    当时,者别与速不台的部下仅有2万人,但是他们却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大胆举动——向外高加索地区进军。为此,打通越过高加索山的通道就成为当务之急。高加索山东北部的支脉和里海沿岸之间有一条通道,那就是打耳班城(今俄罗斯的杰尔宾特)。蒙古军穿过打耳班城,然后来到了此地以北与俄罗斯干草原毗邻的钦察草原(今波罗夫赤草原)。

    俄罗斯干草原的西北部气候较为温暖湿润,适合放牧;东北部地区,即里海周围,则为土壤呈灰白色的盐碱地。在花剌子模帝国和中原时,因为生存环境的不同,蒙古军时常思乡难制。然而一来到这里,无边无际的草原和一日当中乍寒乍暖的气候,立刻让他们有了回归故土的感觉。

    盘踞当地多年的主人,当然不乐意见到不请自到的客人。所谓的主人,即阿兰、阿速、钦察等部。他们送给远来的客人的见面礼,是当头迎击。

    以硬碰硬显然不是明智之举,者别与速不台决定施用反间计,各个击破。钦察部多年以来生活在多瑙河和伏尔加河之间,不信奉伊斯兰教徒的真主;阿兰部生活在捷列克河与库马河之间,信奉基督教的上帝。蒙古军的使者对钦察人说:“你们的祖先,是和蒙古人的祖先有血缘关系的突厥人,为什么现在却要和敌人站在一起呢?”为了确保游说成功,者别和速不台答应胜利以后分给钦察人很多战利品。钦察人见财起意,决定保持中立,但是他们打错了算盘,蒙古军击溃敌人后,立刻将矛头对准了他们。

    钦察部原本可以向邻人俄罗斯人求救,但因为他们此前一直向俄罗斯挑衅,所以他们被蒙古军穷追猛打时,俄罗斯人只是作壁上观。而且当时的俄罗斯人各自为政,许多公国并存,他们的领土加在一起可能也不会越过哈尔科夫和基辅,充其量只能到达卡涅夫。

    然而,随着战事的继续进行,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俄罗斯诸多公国当中,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大公的妻子,是钦察部首领的女儿。通过该国的斡旋,基辅公国、契尔尼戈夫公国与加利西亚公国同意参战。最终,他们在第聂伯河河畔集结8万大军,准备应战。

    者别和速不台派出10个使者来到敌方的军营说:“以前钦察部屡次进犯俄罗斯各国,现在为何不趁机消灭钦察部呢?现在我们正应该联合起来,消灭共同的敌人,胜利后共同瓜分战利品。再者,俄罗斯人应该放弃与钦察人相同的宗教,与蒙古人共同信奉长生天。”俄罗斯人对这种说辞不屑一顾,杀死了这10个使者。想必读者还记得,摩诃末苏丹就是因此惹祸上身的。

    公元1223年5月,俄罗斯联军顺第聂伯河而下,向蒙古军营发起攻击。

    这次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迦勒迦河之战。开战初期,者别与速不台见对方人多势众,便率部后撤,接连12天都是如此。俄罗斯联军以为敌人怯战,随着追击行动的进行,越来越骄傲轻敌。

    到5月31日这一天,俄罗斯联军忽然发现情况不对,因为前面的敌人停住了,而且还掉头发起了冲锋。事发仓促,基辅、钦察与加利西亚这三部分军队,来不及与后援军队会合,就匆匆忙忙投入到战事当中。这只是开始,被蒙古军击溃之后,他们发现就连撤退的后路都被截断了,不知不觉中就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加利西亚公国大公当天侥幸逃出了包围圈,基辅公国大公坚守3天之后投降。蒙古军没有忘记使者被杀之辱,最终把他放在木板下面压死了。在蒙古人眼中,这种不流血而死的方法,只有身份高的人才有资格享有,但是俄罗斯的史官记载这件事时义愤填膺。

    胜利之后的蒙古军,没有继续进击元气大伤的基辅公国和契尔尼戈夫公国,而是沿着第聂伯河而进,来到黑海北岸,摧毁了沿途经过的一些城市,克里米亚地区甚至也留下了蒙古军的足迹。这里是一个半岛,最大的港口是位于东南方的苏达克。意大利最善于经商的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经常到这里收购奴隶和珍贵的毛皮,然后贩卖到埃及。所以这里也是蒙古军破坏的许多城市当中,唯一一个有拉丁文化的地方(意大利在拉丁文化圈之中)。

    同年年底,蒙古军攻入富甲一方的不里阿耳境内。蒙古军攻克这里的方法,与击败俄罗斯联军的方法相同。其后,者别与速不台率部渡过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和叶密立河,平安回到了蒙古。归途中,他们还征服了盘踞在乌拉尔河南岸的康里人。此次远征,蒙古军的行军路程超出8000公里,接连挫败波斯人、俄罗斯人、突厥人,但是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带回来的情报——行经地区,无人能与骁勇善战的蒙古人相抗衡。

    公元1235年,当蒙古军再次西征时,这些情报都成了无价之宝。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41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