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39节

第39节

    六十七、领悟城市文化

    跃入申河的札兰丁命不该绝,如其所愿地逃到了印度。首发』申河之战过后不久,成吉思汗知道了这个消息。察合台奉命前往搜索,但是没有任何收获;朵儿伯·朵黑申与八剌那颜渡过申河,来到南答纳(今印度旁遮普附近)继续搜索。在这两个人的带领下,蒙古军甚至推进到了印度中部,仍然无功而返。札兰丁逃到这里之后,就如同入海泥牛般,几乎没有留下半点蛛丝马迹。在蒙古高原上生活习惯了的蒙古军,忍受不了南答纳地区的酷热,匆匆搜索一番,便回归本部。

    在此期间,成吉思汗在八鲁湾地区度过,等待朵儿伯·朵黑申与八剌那颜班师回营,准备对花剌子模帝国发起新一轮攻击。因为那些曾经被平定的地区,蒙古军一离开,很快就会出现义军势力,最让成吉思汗不能容忍的是,札兰丁兴兵时,他们甚至暗中施援。

    公元1222年春,察觉到哥疾宁正在暗中备战,窝阔台以清查人口为名,把百姓全部集中到城外,留下400名工匠,将其余的人全部杀死,然后将这里彻底毁掉。

    八鲁湾大战发生时,也鲁城的居民起兵相应,反抗蒙古军的统治。

    他们知道降而复叛的后果极为严重,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多次击退强敌。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抱有必死之心,不久之后,城中就发生了可怕的分裂事件,给了敌人可乘之机。公元1222年6月中旬,额勒只吉歹率领蒙古军攻入城中,用了长达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报复性的毁灭行动。城破之前就逃到城外的居民幸免于难,待蒙古军离去之后又回到故土。蒙古军早就料到会这样,很快又返回来将这些漏网之鱼剿杀殆尽。

    经过蒙古骑兵铁蹄的践踏,马鲁城早就成了一堆废墟。但是由于这里位于地肥水美的穆尔加布河谷,后来的开发者很快就云集此处。八鲁湾大捷的消息传来时,当地居民额手称庆,以为花剌子模帝国将很快在废墟上崛起,于是他们联合札兰丁的旧部,杀死蒙古帝国派驻在这里的官长,修建城墙,准备迎战。朵儿伯·朵黑申率军赶到这里之后,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的梦想浸泡到了血色海洋中。

    作为呼罗珊地区一个重要的大城,巴里黑也再次遭到了近乎掘地三尺的打击。在蒙古骑兵铁蹄的重击下,花剌子模帝国几乎山河错位。故园被毁的札兰丁,再也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西征之前,花剌子模帝国有很多芳草如茵的绿洲,绿意盎然,与东部边境的荒漠截然不同。蒙古军到达这里之后,战马奔腾时飞溅的黄沙随着铮铮铁蹄,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来,触目怆然的苍黄色,将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彻底埋没到了历史深处。因为蒙古军的到来,这个伊斯兰文化的世界遭遇到了毁灭性的灾难。

    有一点必须澄清:成吉思汗西征的目的,是惩罚花剌子模人,不是惩罚伊斯兰文化。摩诃末苏丹发难在先,杀死了蒙古帝国的商队和使者,作为蒙古帝国大汗的成吉思汗自然会感到颜面扫地;两国交战期间,女婿和孙子先后殒命,这对本就满腔怒火的成吉思汗而言,无异于火上浇油。在仇恨的驱使下,他对敌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不过,惩罚的手段是他自己已习以为常,但是在开化程度较高的文明人眼中,却非常野蛮的草原牧民的作战方式。简而言之,对花剌子模帝国的仇恨,不影响他对伊斯兰文化的好奇,对武力的推崇和对文明的向往,在成吉思汗身上是水乳交融的。

    公元1222年秋季,成吉思汗撤离呼罗珊地区,北渡阿姆河,来到了受破坏程度较小的河中地区。经过不花剌城时,他召来教士讲述伊斯兰教义。在他看来,伊斯兰教徒顶礼膜拜的真主,与牧民三拜九叩的长生天,没有任何分别。同时,他也不认为在蒙古高原上广为流布的萨满教、聂斯脱利教,与花剌子模人的伊斯兰教有优劣之分,对其一视同仁。

    天无处不在,既然如此,伊斯兰教徒为何要千里迢迢赶到麦加朝圣呢?成吉思汗不明白这一点,谴责他们这种怪异的行为。伊斯兰教徒祈祷真主赐福时,用的是苏丹的名义。成吉思汗在撒马尔罕下令:以后教徒必须以成吉思汗——花剌子模帝国新一任君王的名义祈祷。

    在蒙古军的铁蹄下战栗发抖的伊斯兰教徒,视成吉思汗为“被真主抛弃了的人”、“魔鬼”。但是他现在不但成了花剌子模帝国政权的首领,也成了教权的掌控者。

    在成吉思汗心目中,城市与伊斯兰文化的地位相同,它们被毁灭只是受到了摩诃末苏丹的牵连,不能说来自草原的他对高城坚池有与生俱来的仇恨,他只是对城市缺乏了解。班师东归的路上,花剌子模帝国著名的学者牙刺哇赤,带着儿子马思忽惕一同前来参见,讲述建设城市可以得到的好处,以及管理城市的方法。虚怀若谷的成吉思汗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将不花剌、撒马尔罕、喀什以及和田委托给他们,命令蒙古帝国派驻在那里的官员给予配合。

    在成吉思汗的一生中,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点,接纳游牧文化之外的其他文明,对蒙古帝国的影响极其深远。蒙古帝国地跨亚、欧两洲,农业文明、游牧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不同的文化被囊括到了同一个版图之内,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的意义不言而喻。接下来的章节中,将要讲到成吉思汗与长春真人丘处机的交往,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他对待新奇的文化时那种有趣的态度。

    看最新章节

    六十八、召见长春真人

    死亡,是天地间一切生灵都无法回避的难题。即使坐拥万里河山的成吉思汗,也要被其困扰。西征初期,依然体魄强健的他甚至担心不能生还故土,所以才对帝国的未来做了相应的安排。

    早在南征中原时,他听说中原的道教徒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炼制出使人长生不死的丹药,他们当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长春真人丘处机。成吉思汗认为道教与萨满教颇为相似,于是想将丘处机收为己用。

    事实上,丘处机不是炼丹师,而是哲学家、诗人。道教体系浑厚博大,成吉思汗所听说的炼丹只是它的衍生物,它的根基是一种艰深晦涩的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必须借助于冥思静坐。冥思静坐不但对提高智慧大有裨益,而且有助于修身养性。

    被道教徒视为经典之作的《老子》当中如是写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家的至圣先师老子,就是通过冥思静坐的方法,达到了天、地、人融而为一的至高境界,感受到了天地万物周行不殆的神秘力量。

    书中还写道:“我独泊兮其未兆,荒兮其未央,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兮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

    要理解这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丘处机对道教哲学的理解,理解这种境界并非难事。然而,心性质朴而粗野的蒙古人却将道教神秘化了,认为道教徒拥有一种外人无法拥有的力量,进而以为道教徒参悟道教哲学是一个与神灵对话的过程,而这些是常人无法做到的。

    通过开疆拓土,成吉思汗向世人展示了蒙古军无远弗届的威力,这助长了他征服一切的雄心——不但要征服疆土,还要征服由上苍决定的寿命。

    公元1219年,中军大帐(原文为“斡耳朵”,意思是帐篷)还设在乃蛮部领土上的时候,成吉思汗就向丘处机发出了邀请。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39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