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32节

第32节

    五十三、中原狼烟

    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蒙古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金国北方的军事据点接连失守。截至公元1213年,张家口到北京之间的军事要地接连被攻克,蒙古军成功地打通了连接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道。

    在这条通道上,第一个被攻陷的军事据点是宣德府,时间为公元1213年7月到8月。紧接着被攻克的,是位于宣化东南的德兴府。进攻德兴府时,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拖雷率先爬上城头,立下了显赫的军功。随后,势不可挡的蒙古军又力克怀来,驻扎此地的金军被大肆屠杀。很多年之后,经过这片古战场时,仍然可以见到森森白骨。

    如此一来,金国只能将阻止蒙古军南下的希望,寄托在位于怀来西南方的居庸关。居庸关是北京西北的门户,两侧山势雄奇,中间是一条长达18公里的深谷,易守难攻。者别采用欲擒故纵之计,大战之初挥军猛攻,继而佯装士气耗竭,退向宣德府,等轻敌大意的金军尾随而至时,突然调马杀回,与埋伏在关外的成吉思汗兵合一处,将金军杀得片甲不留。

    其后,成吉思汗率军进驻龙虎台——华北平原的门户。华北平原的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一直从北京延伸到南京,地广人稠。金国政府的中枢北京,就在华北平原的北部,而龙虎台距离北京仅仅30公里。

    就在成吉思汗眺望北京城的同时,传来了两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北京城东北方的要塞古北口、西北方的要塞大同,先后被攻克。古北口控制着通往北京的军事重镇涿鹿。大同是北京城的屏障,也是山西省的门户。它的陷落,意味着山西省将会和北京城一样危在旦夕。

    蒙古军与乃蛮人对垒时,汪古惕部首领阿刺忽失·的吉惕·忽里,立下了大功,其后不久,不同意投靠成吉思汗的部将发动流血政变,他的孀妻和儿子侥幸逃脱,来到大同避难。攻陷大同之后,成吉思汗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把自己的女儿和拖雷的女儿分别嫁给了阿刺忽失·的吉惕·忽里的两个儿子。作战期间,正是成吉思汗性格中冷酷一面显露最多的时刻。然而这种令敌人战栗的冷酷,并不妨碍他接待故人之子时表现出来的温情。

    公元1213年8月,金国发生政变,卫绍王被大将胡沙虎杀死,金宣宗即位。国难当头之际发生这种恶**件,无异于自毁。

    经过周密部署,成吉思汗将大军分为三路,与幼子拖雷担任中路军的统帅,杀气腾腾地奔向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浩浩荡荡的军队抵达北京城下时,部将纷纷建议就此将其攻克。但是成吉思汗不同意——想要攻克固若金汤的北京城并非朝夕之功,长期顿兵坚城,于士气有损。所以他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分出一部分军队围城,自己带着其余的兵马继续南下,深入华北平原腹地,也是北京的大后方。

    作为重要的农业文明区,华北平原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到处都是人声犬吠不绝于耳的村庄,被农民精心打理的庄稼地、果园。对依靠打猎放牧为生的蒙古军来说,这一切都令人难以置信。生存方式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变成了一把巨大的锋利剃刀,铁蹄所掠之处,一切都灰飞烟灭。从北京西南的保定,到河南北部的渭水,只有十几个城市暂时得以保全,其他地方都纷纷沦陷。

    从北京扬鞭启程的成吉思汗,一直挥师急驰500多公里才勒缰站定。当时蒙古军的力量无法做到投鞭断江,汹涌奔腾的黄河阻止了他们南下的步伐。

    除了河北省,富饶的山东省也遭到了蒙古军的袭击,首府济南被攻克。公元13世纪,济南可谓中国的通衢大邑。这里水源充沛,有闻名于世的大明湖和趵突泉;城中烟柳处处,画桥遍布;赫赫有名的千佛山上有令人心驰神往的万佛洞、千佛崖。此外,这里也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

    从公元1194年到1853年,黄河的入海口在山东省南部边界。攻破济南的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越过35度北纬线,一直将战线推到了黄河入海口。

    金国无法抵挡蒙古军的锋芒,通告散居在村庄里的农民到城池坚固的大城市避祸。在此之前,这种方法也在河北省推行过。但是蒙古军想到了一个极为残酷的破城方法:攻城时把俘虏押在阵前。如此一来,顾念同胞之情的城头守军,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抵抗。蒙古军对这种攻城方法屡试不爽,先后藉此攻陷了很多城池。

    在中原地区尽情地掳掠一番过后,心满意足的成吉思汗带着大量的金银细软、牲畜和童男童女返回到了长城脚下。

    中路军在华北平原横冲直撞时,由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领的右路军势如破竹,顺着太行山东侧南下,经过河北保定,一直将战火燃烧到了河南省境内的怀庆;然后转向西方,绕到山西省所在的黄土高原南端,继而来到了汾河谷地。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将山西省一分为二。右路军溯汾河谷地北上,沿途攻破了汾河流域的汾州、平阳、忻州等主要城市,最后进入了太原城,即山西省的首府。

    太原是重要的冶金中心和葡萄种植园区,经济力量雄厚,而且也是军事重镇,城高池深。马可·波罗以及13世纪的许多作家都曾赞扬过这里的繁华。守军以为蒙古军会从北部来袭,于是在北城门集结重兵,当蒙古军突然出现在南门时,他们惊慌失措,稍作抵抗便全军溃败。进入太原的蒙古军大肆烧杀抢掠,掳掠到战利品以后扬长北上,经过代州和大同,来到长城脚下,将战利品存放在汪古惕部。

    蒙古军的左路军由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率领。他们从北京出发,向东北方进军,沿着东部的海岸线逶迤北上,途经蓟州、平洲、滦州等地,攻破山海关和涿鹿以后,奔向金国的龙兴之地,即位于中国东北三省中部偏北的洮儿河流域、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

    公元1214年,三支蒙古军在北京城下会师,战将都希望向北京城发动猛攻。深知蒙古军缺陷的成吉思汗力排众议,派出使者向金王提出议和。

    使者对金王说:“除了中都(北京),黄河以北的其他地方都已经被我们占领。上苍不怜悯你了,如果我们再不降恩给你,你知道后果会怎么样。

    现在我们要班师回朝,你是不是应该犒赏我们呢?”

    除了毫不犹豫地答应对方的要求,金王不敢有任何举动。成吉思汗得到了大量的金银、绸缎、马匹、童男童女,甚至还有卫绍王的女儿岐国公主。

    看着蒙古军的背影渐渐消失在长城以外,金王如释重负,以为总算天下太平了。但是他不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为了与蒙古军建立友好的关系,以后还需要源源不断地将金银、绸缎、牲畜等东西送到长城以北。

    看最新章节

    五十四、金王南逃

    公元1214年6月,金王决定将都城迁到黄河以南的开封,临行时命令丞相完颜福兴和参政抹捻尽忠,辅佐太子完颜守忠留守北京。显然,经历过第一次蒙金之战的金王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不再对北方边境的雄关险隘抱任何幻想,只怕敌人会再次不请自到,突然出现在北京城下。应该说金王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蒙古军确实在为第二次南下作准备。

    朝野上下一致谴责金王的逃跑行为,南迁路上军队哗变,一部分人返身北上,居然投靠了蒙古阵营。公元1215年3月,趁金国内乱,成吉思汗派木华黎挥师南下,兵锋直指北京城。毫不夸张地说,蒙古军这次南下的机会是金王拱手相送的。现在不比以往,金**队主力南下,京城留驻兵员有限,朝政动荡,正是将其一举攻克的大好时机。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这件事完全可以成为了解成吉思汗性格的窥豹之管——可为可不为之事不为,一旦出手,必有十成把握。

    那时的北京城没有现在的北京城大,旧址在现在北京城的南部。饶是如此,它依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墙周长43公里,有12座城门,分为四个内城。金王处理政事的皇宫在现在的天坛附近,供其避暑享乐的夏宫位于白塔寺附近。

    蒙古军开始攻城时,孤立无援的完颜福兴万念俱灰,服毒自尽;参政抹捻尽忠带着家眷和财物仓皇逃走。同年5月,原为金将但是已经投靠蒙古的明安,带领蒙古军攻入北京,四个内城先后陷落。

    金王雄伟壮丽的皇宫被付之一炬,日夜不息的大火足足燃烧了一个多月。在此期间,成吉思汗驻陛于长城之外的多伦,害怕被大火灼伤的他,甚至不愿意来看看辉煌的战果。不仅仅是皇宫成了焦土,整个北京城都在蒙古军的铁蹄下化成了飞灰;当然,最为残酷的莫过于血淋淋的大屠杀。

    成吉思汗不懂城市建设,认为城市仅仅有一个用途——供蒙古军尽情地掳掠。但是,没有经济概念并不妨碍他对财物的热衷。占领北京城之后,他派阿儿孩·合撒儿、失吉·忽秃忽和司膳官汪古儿,去接管金廷的国库。

    国库由金国一个名叫合答的大将掌管,其中有许多美丽的丝织品,曾经得到过马可·波罗的盛情赞扬。阿儿孩·合撒儿和汪古儿见财心动,接受了合答的馈赠。失吉·忽秃忽拒绝接受,不愿以这种方式与合答建立交情,事后对成吉思汗说:“当时我说,‘以前这些东西都是金王的,现在它们都成了成吉思汗的。你合答怎么能窃取成吉思汗的东西转赠他人呢?’

    我没有接受,但是另外两人接受了。”成吉思汗严厉地批评了另外二人,表扬了失吉·忽秃忽:“你识大体,以后可以做我的耳目。”

    北京已被攻克,成吉思汗想趁士气高昂之际,一鼓作气将战火点燃到开封。为此,他命令部将三木合率部绕道陕西,避开黄河天险,从西侧突入河南境内。

    公元1206年,三木合率领蒙古军进入西安,在这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里尽情地劫掠一番之后,南下攻击潼关。潼关坐落于黄河与华山之间的峡谷中,位于渭水下游,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三木合猛攻数次,不能逾关一步,只好沿着华山南下,转向东方。河南省的洛阳城也是一座坚城,急切间难以攻克,三木合避开此地,来到嵩山脚下,一举攻克汝州,然后马不停蹄地奔向开封。

    总体而言,三木合的计划是成功的。但是当蒙古军距开封城仅仅还有4公里时,他们发现人数远远超出自己的金**队正严阵以待,而且这里的守军也不像北京城的守军那样不堪一击,他们的强悍程度丝毫不亚于己。

    以疲惫之卒对抗精锐之师显然不智,三木合无计可施,只能率部后撤。幸运的是,公元1217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冰冻三尺的黄河能禁受得住蒙古军铁蹄的击打,回归本部时,蒙古军不用再像来的时候那样绕个大弯。

    成吉思汗没有过多谴责铩羽而归的三木合,将金王赶到黄河以南一事,已足以令他心怀大慰。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当中,他似乎忘记了金王的存在。

    大多数蒙古人不认为城市的生存环境好过大草原的牧场,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了成吉思汗。处理黄河以北那些被攻克的城市时,他只是派军牢牢把守着北京城,其余地方则几乎不置守军。蒙古军在黄河以北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攻城—劫掠—弃城。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他们前脚刚走,金军后脚马上进驻;稍过时日,蒙古军重新杀回。双方就像顽皮而邪恶的孩子,沉浸在这种血淋淋的游戏中不能自拔。

    时日推移,成吉思汗终于意识到,以往那种只劫掠不占地的做法是错误的,在公元1218年9月将中原战事交由木华黎全权掌管,赐给他金印,并加封国王的称号。

    深谙成吉思汗心意的木华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的军事战略,征召中原人建立了一支步兵,以补充骑兵的不足,他甚至还组建了一支炮兵部队。在生命最后的5年里,木华黎指挥蒙古军不停地攻城掠地,稳扎稳打,真正把金王的势力压制到了河南。公元1223年,积劳成疾的木华黎病故。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32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