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22节

第22节

    三十五、巴勒渚纳湖盟誓

    速客该·者温的妻儿被羁押在王汗的阵营,送到口信后一去不返。首发』阿儿孩·合撒儿独自返回,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在敌营中的所见所闻。

    成吉思汗移师北上,退守呼伦湖附近的巴勒渚纳湖,这里处于蒙古草原的东北边境,与泰加森林毗邻。该地的西北部草树繁茂,土质疏密不等;东部是一片稀稀疏疏的草原。

    军队抵达这里时正当旱季,巴勒渚纳湖水位低浅,湖水浑浊如浆。据拉施德丁的《史集》记载,为了缓解干渴,成吉思汗与忠诚的追随者共饮浊浆,对天起誓,说大业若成当共享富贵,使大家享有超出他人的权力。

    誓死追随成吉思汗的这些人,在蒙古帝国的史书中,被称为“巴勒只温惕”。

    以利结交,利尽义亡。在仇杀和夺利**的驱使下,蒙古草原上各自为战的各部可以在短时期内力合一处,听命于暂时推举出来的某位首领。然而一旦**得逞,或者众人的耐心到达极限之日以前不能如愿以偿,这种联盟很快又会成为一盘散沙。当然,如果他们推举出来的首领是一个能力与成吉思汗不分伯仲的人,当另作别论。

    札木合曾经纠集各部共讨王汗与成吉思汗,由于上述原因,札木合联盟最终冰消瓦解。现在,王汗的联盟也出现了同样的危险,因为对手的顽强抵抗让各部的**不能得到满足,进而使得他们对王汗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栖居于巴勒渚纳湖畔的成吉思汗否极泰来。

    答里台为当初轻率背叛自己的侄子成吉思汗而痛悔,阿勒坛、合察儿、札木合越来越瞧不起没有统率能力的王汗,不愿屈居人下的他们暗中密谋,想要将王汗赶下汗位。由于机密外泄,王汗先发制人,阿勒坛、合察儿、札木合投靠了西方的乃蛮人;答里台没有和他们一起走,而是投奔了东方的成吉思汗。不计前嫌的成吉思汗热情地接待了他,在此后的岁月中,叔侄二人始终和睦共处。福不双至今双至,答里台前脚刚刚踏入成吉思汗的营地,豁罗刺思部的首领搠斡思·察罕便紧跟着率部来降。

    巴勒渚纳湖位于泰加森林边缘,森林地区盛产皮毛,经常有商人在这里出没。有一个叫阿三(“哈桑”的音译)的伊斯兰教商人,在汪古惕部停留了几天,骑着白骆驼,赶着1000只公羊,想沿着额尔古纳河而下去泰加森林收购皮毛,在巴勒渚纳湖畔与成吉思汗不期而遇,两人一见倾心。

    巴勒渚纳湖功臣中,一共有三个伊斯兰教信徒,他们分别是阿三、扎法尔·忽扎、达尼失门德·哈吉卜。

    与以上归附者相比,从克列亦惕部归来的合撒儿尤其值得一说。他是成吉思汗的亲弟弟,为什么他会停留在克列亦惕部,这一点无法得知,可能是投靠,也可能是被俘。得知成吉思汗尚在人世,他丢下三个儿子——也古、也松格和秃忽,以及结发之妻,带着左右亲信不远千里而来。因为一时找不到成吉思汗的下落,他很长时间内游荡在哈拉浑山,三餐不继之际甚至依靠吃皮毛和制作弓弦的生筋为生。几经周折,兄弟二人才得以重聚,成吉思汗非常高兴,与他设计了一个引诱王汗上钩的计策。客观地说,这个计策不是光明正大之人所为。

    看最新章节

    三十六、王汗败亡

    为了使王汗放松警惕,合撒儿编造了一通麻痹他的谎言,派合里兀答儿和察忽儿罕二人为密使,前往王汗设在折儿山峡的大营。成吉思汗率军紧随其后,驻扎在克鲁伦河畔的阿儿合勒·苟吉,等待使者折返。

    合里兀答儿和察忽儿罕一刻也不敢耽误,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王汗的大营,把合撒儿的话一字不漏地予以转告,对王汗说:“我到处寻找我的哥哥,都找不到他的踪影;我踏着他的踪迹走,找不到他的道路;我又喊又叫,他听不到我的声音;我只好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我的妻儿都在父汗这里,如果父汗不计前嫌,我这就到回到你的身边。”

    王汗深信不疑,以为成吉思汗已经不足为虑,当即升帐设宴,款待使者,对使者说:“如果是这样,就让合撒儿回来吧,我派亲信亦秃儿坚去接应他。”为了表示重归于好的决心,他刺破手指,将血装在一个牛角里,命使者带给合撒儿,并派亦秃儿坚与其同行。

    亦秃儿坚到达阿儿合勒·苟吉时,没有察觉到危险。准确地说,是没有及时察觉到危险,当他发现危险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惴惴不安的合里兀答儿一直向远处眺望,只怕亦秃儿坚察觉有异。看见成吉思汗的军旗时,见亦秃儿坚浑然无觉,他谎称有铁钉刺入马蹄,请亦秃儿坚出手相助,然后趁其不备将其擒获。

    另外一种说法见于《蒙古秘史》,依据这种说法,事情的发展过程极具传奇色彩。三人当中,亦秃儿坚最早发现了成吉思汗的军旗,情知不妙,转身飞奔,两位同伴穷追不舍。合里兀答儿的坐骑脚力惊人,很快就超过了亦秃儿坚,但是他胆小,不敢与敌人近身相搏,只好拦在当道。察忽儿罕自后发出一箭,正中亦秃儿坚坐骑的臀部,健马吃痛,将主人掀下马背,合里兀答儿与察忽儿罕当即力擒之。

    对于如何处置俘虏一事,成吉思汗没有亲自过问,将它交给合撒儿处置。合撒儿不愿多费唇舌,一刀就了结了亦秃儿坚的性命。根据使者的回报,成吉思汗命主儿扯歹和阿儿孩为先锋,集结剽悍骑兵,火速突进,奔袭王汗大营。

    王汗不知危险已近,正与部下开怀畅饮,庆祝成吉思汗的颓亡。敌人的大军发动猛烈攻击时,他们于仓促间挺戈反击,不过这丝毫无助于已经注定的结局。三天三夜的激战之后,王汗和桑昆率领着左右亲信仓皇趁夜逃脱,其余人或者惨死沙场,或者沦为战俘。

    回头再看,不得不说成吉思汗制定的战略十分正确:为了不打草惊蛇,军队选在夜间赶路,将敌人团团包围,然后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

    在成吉思汗的军事生涯中,这次胜利可谓意义重大。第一,这是他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第二,此战过后,他终于夺得了在蒙古草原上的霸权。

    克列亦惕部偷袭成吉思汗之前,巴歹和乞失里黑曾冒险前来传信。

    击败王汗之后,成吉思汗大赏功臣,将王汗大帐内所有的器物摆设和仆役,都赏赐给了他们;将原属克列亦惕部的汪豁只惕人降为他们的护卫。

    此外,他们还得到了面见大汗时可以携带弓箭,参加宴会时可以自带酒具这两项特权。更有甚者,成吉思汗甚至容许他们作战时可以自行拿取战利品,围猎时可以自行拿取猎物。战利品和猎物必须统一上交,由部落首领予以分配,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不这样做。巴歹和乞失里黑能取得这种特权,自然会令别人艳羡不已。

    然而,成吉思汗认为这么重的赏赐还不够,他特意降旨说:“巴歹和乞失里黑对我有救命之恩。承蒙长生天的护佑,我消灭了克列亦惕部,登临大位。今后,我的子子孙孙,凡是继承我的汗位的人,都要想到他们的大恩。”他高明的驭人之术,由此可窥一斑。

    被成吉思汗击溃之后,克列亦惕人选择了死心塌地的顺从。一名叫合答黑·把阿秃儿的战将,可以作为克列亦惕人的代表。他本是克列亦惕部只儿斤氏族的一员,兵败被擒后对成吉思汗说:“我厮杀了三天三夜,是因为不忍心舍弃自己的主人,不愿看到他被人捉到杀死。为了使他有机会逃脱,我拼命厮杀。如今,大汗你要杀我就请动手;如果能赦免我,我愿为你效力。”成吉思汗素来敬重忠义之士,于是赦免了他:“不忍心舍弃自己的主人,为了保护他而尽全力厮杀,这是大丈夫的行为,是可以当做朋友的人。”!

    与克列亦惕人首次交手时,猛将忽亦勒答儿负伤,死于撤军途中。成吉思汗一直将此事记在心里,未曾忘记忽亦勒答儿的妻儿。为了抚慰他的在天之灵,成吉思汗擢升合答黑·把阿秃儿为百夫长,命他率领100个只儿斤人为忽亦勒答儿的妻儿效力。

    交托任务时,成吉思汗说道:“你们(合答黑·把阿秃儿以及部下)如果生下儿子,要世世代代为忽亦勒答儿的子孙效劳;如果生下女儿,父母不得随意将她们嫁出,必须让她们做忽亦勒答儿家人的婢女。”

    速勒都思部的塔孩·把阿秃儿因为立下战功,也得到了100个只儿斤人作为部属。克列亦惕部的其他人,都被分别赏赐给了功臣。

    成吉思汗这样做也是为了分化克列亦惕人,防止他们聚众生变。不过,纵使克列亦惕人有千般不是,他们毕竟曾经和成吉思汗有过共同作战的经历。因此,与塔塔尔人和后来的乃蛮人的遭遇相比,应该说成吉思汗对他们的处置是比较宽容的。事实上,有许多克列亦惕人后来都在成吉思汗的大帐下担任过举足轻重的职位。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22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