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21节

第21节

    三十三、大撤退

    返回营地途中,博尔忽看见远处烟尘滚滚,但是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而去,回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没有大意,他说:“如果敌人来了,我们就准备战斗;如果敌人撤退了,我们就追击。”事实上他并没有这样做。如果没有必胜的把握,与敌人展开厮杀,结果可能会得不偿失。久经阵仗考验的他深明此理。

    其后,成吉思汗率部溯乌拉盖河、色也勒吉河而上,来到了大兴安岭西部的答阑·捏木儿格思扎营。这里位于金国领地的东北部,蒙古高原的最东部。换而言之,这次撤退有浓重的背井离乡的色彩。克鲁伦河和贝尔湖都在大兴安岭附近,与它们擦肩而过时,离家乡越来越远的蒙古军队难免触景伤情。幸运的是,答阑·捏木儿格思地区有繁茂的牧草,这对医治战争创伤大有裨益。

    塔尔忽惕部是克列亦惕部的附庸,其中有一个叫合答安·答勒都儿罕的人。战后不久,他丢下妻儿,独自归附了成吉思汗,带来了一些关于克列亦惕部的消息。

    外寇不灭而内患迭生是兵家大忌,克列亦惕部当前便犯了大忌。王汗认为桑昆脸上中箭是罪有应得,是上苍对他发动不义之战的惩罚。

    部将阿赤黑·失仑说:“大汗啊,大汗,算了吧!以前你没有儿子的时候,我们挂起幡子祭祀天地,如今我们必须保护好你的独子桑昆啊!大部分蒙古人跟着札木合、阿勒坛、合察儿,在我们这一方。那些和帖木真一起跟我们作对的人,每个人只有一匹马,躲避在树下过夜。如果他们不来投降,我们就去像用衣襟兜马粪一样把他们捉来。”由“躲避在树下过夜”

    这一句,可以推断出成吉思汗的军营设在远离蒙古草原的大兴安岭附近。

    王汗父子失和,阿赤黑·失仑轻敌。对成吉思汗来说,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准确地说,是个令人喜忧参半的消息,因为阿赤黑·失仑的话表明,克列亦惕部随时都会卷土重来。

    当时,成吉思汗的部下只有2600人,为了保存实力,他亲自带着1300人沿哈拉哈河左岸而行;另外1300人沿右岸而行,其中主要以兀鲁兀惕人和忙忽惕人为主。至于军食匮乏的问题,他们决定以打猎的方式予以解决。

    忽亦勒答儿·薛禅有伤在身,行军途中不顾成吉思汗的劝阻,强自参加围猎行动,致使伤口迸裂,不治身亡。悲伤的成吉思汗将他葬在哈拉哈河边的斡儿讷兀山的山崖上。

    哈拉哈河的归宿是贝尔湖,孛儿帖娘家所在的翁吉剌惕部就在入河口附近。该部的首领名叫帖儿格·阿蔑勒。受成吉思汗委托,主儿扯歹去那里办理交涉事宜。临行前,成吉思汗对他说:“要是翁吉剌惕人说,‘我们自古以来只依仗姑娘的美貌,从来不与人抢夺土地。’就想方设法让他们投降;假如他们不这样说,就攻打他们。”一方面由于两部是姻亲,一方面由于翁吉剌惕人对自身实力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最终选择臣服。

    看最新章节

    三十四、战书还是求和信?

    降服翁吉剌惕人之后,成吉思汗率部在统格溪东边安下营地,等部下恢复战斗力时,给王汗下了一封挑战书。

    这里重点说一下这份赫赫有名的战书。当时的蒙古人没有文字,遥隔两地的人有事互相通告时,只能派人口述。代成吉思汗传信的是阿儿孩·合撒儿和速客该·者温。

    口信内容是这样的:“我们在统格溪的东边住下了,这里土肥水美,我们的马儿都吃肥了。我的父汗啊,为什么要生气,让我害怕?如果你要责怪我们,为什么不让你不肖的儿子、儿媳梦醒了以后再那样做?为什么要摧毁我家的床和炉灶,让我害怕?父汗啊,莫非你是受了别人的挑拨才那样做的?

    “父汗啊,当初我们是怎么说的?我们曾经对天盟誓,‘今后如果有牙的蛇挑拨离间,我们一定不能被谗言迷惑,要当面对质,澄清流言。’

    可是父汗啊,你这样对待我之前,和我当面对质过吗?

    “父汗啊,我的部下虽然少,但是你落难的时候,我们没有让你向人数多的部落求救。我虽然不肖,但是是使你不必求援于外的好人。车有两条辕,如果第二条车辕断裂,牛儿就无法拉车,我不就曾经是你的第二条辕吗?车有两个轮子,如果第二个轮子折断,车就不能移动,我不就曾经是你的第二个车轮吗……”

    除此之外,成吉思汗还将父亲也速该和自己相助王汗的事例一一列出,说到这些事时,他对王汗进行了毫不留情地谴责。王汗当年篡夺汗位时,不惜对亲生兄弟挥刀相向,时隔多年,这件事又成了成吉思汗数落他的话柄。

    这是一封绵里藏针的口信,可以当成战书,也可以当成求和信。在这封口信中,成吉思汗的口气复杂多变,有不堪回首的追忆,有言辞激烈的谴责;时而温情脉脉,时而疾言厉色。因为他知道,两部之所以爆发战争,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实力的增强让对方惴惴难安。对此,他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解释——承认王汗是自己的保护人,说自己征伐蒙古各部是为了增强王汗的实力。如此一来,王汗就完全被推到了道德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札木合的名字也出现在口信中。成吉思汗谴责他朝秦暮楚,工谗善妒,不能光明正大地战胜对手,就在暗地里做一些蝇营狗苟的举动。他说:“以前我们一起住在父汗那里的时候,约定谁起床早就用父汗的杯子喝马奶,我起得早,你总是嫉妒。现在我走了,你可以独自享用父汗的杯子了。”这实际上是在暗示札木合怀有异心,想篡夺王汗的宝座。

    成吉思汗自然不会忘记问候叛徒阿勒坛与合察儿。因为有血缘关系,与前二者相比,他们受到的谴责比较温和。成吉思汗先列出他们将自己推上汗位的功劳,继而又做出一番设身处地的假想,用自己高贵的举动使他们惭愧汗颜。他说:“如果你们当中任意一人为汗,我一定会忠心对待。”最后,成吉思汗希望他们能回归故土,保卫“三河之源”——肯特山,那里是土兀剌河、斡难河、克鲁伦河的源头,也是蒙古人的发祥地。

    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瓦解王汗阵营。

    至于桑昆,成吉思汗诫之以兄弟之情,说自己和他同样都是王汗的儿子,不要同根相煎;转而又责之以父子之义,说桑昆挑起战事,不能让王汗安度晚年,实在不孝。更有甚者,他甚至指出桑昆有逼父退位的狼子野心。毫无疑问,这样做会使王汗父子之间裂痕渐趋明朗。

    事态的发展没有让成吉思汗失望。几乎就在收到口信的同时,王汗父子便产生了矛盾。内疚难安的王汗用雕刻箭头的小刀割破小指,把血盛到一个桦木小桶中,对使者说:“我老糊涂了,我没有与我儿帖木真分裂的缘由,不该攻击他!唉!我心里难受极了!”桑昆勃然大怒:“他什么时候叫过你父汗,他不是说你是杀死亲兄弟的屠夫吗!他什么时候叫过我安答,他不是说我是跟在脱黑脱阿后面的尾巴吗!我知道他的用意,这是战书。必勒格·别乞和脱朵延听着,你们把战旗竖起来,把战马养肥,准备开战!事情发展到这般田地,只能以你死我活的结局收场。胜利者将踏着失败者的血成为整个蒙古的大汗。”

    古希腊的悲剧中,主人公经常会信口说出一些与自己命运有关的话,它们往往会一言成谶。桑昆就不自觉地说出了这种谶言。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21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