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11节

第11节

    十三、安答之情初现裂痕

    脱斡邻勒最早离开联军阵营,回到了土兀拉河上游的黑林。帖木真与札木合结伴同行,一直走到了斡难河附近的豁儿豁纳黑川,在这里安营扎寨,打算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

    他们自幼交好,长大后因地隔甚远而交往渐少,此次征讨蔑儿乞惕部,共商战事之余,故交重叙。稚龄时共同嬉戏的往事总是难忘,追忆当年在千里冰封的斡难河上互赠髀石,春风和煦之际在深山密林中互赠利箭,恍若昨日。而今,两人都已长大成人,各自成了一部之尊,回望前尘,不由感慨流年匆匆。

    若以门第而论,身为王室后裔的帖木真自然比札木合的家世显赫。论及实力,无疑是札木合更高一头,否则联军主帅一职就不可能由他充任。

    不过,军阶高低无碍故人之交,两人不会因此心生隔阂。因为他们是曾经对天盟誓的安答,这种天人共鉴的兄弟情谊,规定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互帮互助,不可因世故人心而损毁珍贵的感情。

    在豁儿豁纳黑川扎营的当晚,二人互赠战利品。帖木真亲手把从脱黑脱阿那里劫获的一条金腰带给札木合系上,又以一匹多年不生驹的海骝马相赠;札木合亲手把从答亦儿·兀孙那里抢来的一条金腰带给帖木真系上,又以一匹白色神骏作为回赠。

    然后,他们在斧斫刀劈般的忽勒达合儿山崖前的一颗大松树下开怀畅饮,盟誓永好。当年的忽图剌就是这颗松树下接任汗位的,他们也像忽图剌继任汗位时那样在松树下载歌载舞,夜幕降临后共宿一帐,抵足而眠。

    豁儿豁纳黑川是一处令人浮想联翩的地方,对帖木真和札木合尤其如此。原因如上所述——这里是蒙古汗国最后一个汗王忽图剌的龙兴之地。

    蔑儿乞惕人已被击溃,两人都有了重振先祖声势的壮志雄心。他们有金兰之义,这使得两部之间有一种超脱于冷酷的政治之外的温情;但是谋同道异,二人谁也不愿屈居人下,这又必然会加剧该联盟的不稳定性。当他们一起在那棵大松树下载歌载舞时,有没有联想到这种行为所蕴含的神圣含义呢?可以假设当时的帖木真忘了此事,但是他那忠诚的支持者木华黎总有一天会加以提醒。在后续篇章中,我们将会看到,两个曾经不分彼此的部落渐渐势成水火,不容对手染指复兴蒙古汗国一事。

    彼此交好的兄弟是如何分道扬镳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后人的推断似乎比史料的记载更为可靠。

    转眼间,一年半就过去了。到了莺飞草长的三月,他们决定另觅一处适合放牧的地方作为栖身之所。两人在最前方并辔而行,浩浩荡荡的队伍紧随身后。长队的前面是许多大车,毡房、妇女、孩子都在车里,后面是畜群,为了防止牲畜走失,两边有骑马人看护。

    札木合一边走着,忽然说道:“我们依山扎营,可以让牧马人住在帐庐里;我们近河安寨,牧羊人饮食方便。”

    蒙古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一样,说话时喜欢拐弯抹角。帖木真一时不能领会他究竟何意,暂时沉默不语,勒马等待路边。等诃额伦乘坐的马车跟上来,他把那几句晦涩曲折的话告诉给了母亲,料想生活经验丰富的母亲应该能猜到其中深意。诃额伦还没有说话,孛儿帖已然开口:“听说札木合是喜新厌旧的人,他那样说是已经嫌弃我们了,可能是要算计我们。今夜我们不能和他的部落住在一起,应该赶快离开这里,到别的地方安营。”帖木真恍然大悟,于是传令部下兼夜行军,不得有片刻停留。

    帖木真一生中,每逢处于进退维谷的生死关头,而他本人又不知该何去何从时,孛儿帖就会出面代劳。她所说的话往往是九鼎之言,帖木真会不顾一切地将之付诸实践,这也是他性格中极为有趣的一面。处理与札木合的关系即为一例,后来在处理与萨满教通天巫的关系时亦是如此。

    当时,蒙古各部人心思定,渴望强有力的势力力挽危局,帖木真与札木合同有逐鹿之心。但是,谁才能成为天命所归的强者毕竟是未知之数。高瞻远瞩的孛儿帖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要为丈夫打开僵局,希望他早日与札木合分道扬镳,得到独立行动的自由。

    这一夜,帖木真率部踏月而行,走了很长一段路,偶尔来到了泰亦赤兀惕人的营地。泰亦赤兀惕人也在迁徙途中,今夜驻扎此处,根本想不到竟会与宿敌邂逅,匆匆撤离营地后,趁夜逃到了札木合的阵营。因为走得匆忙,一个名叫阔阔出的小男孩被遗留在了空营中,成了仁慈的诃额伦夫人的第二个养子。

    东方欲曙之时,终于到了见证忠心与背叛的时刻。两部不欢而散的时间是昨天晚上,那时目不见物,人们在黑暗中各奔前程,有的人投靠了帖木真,有的人投靠了札木合,甚至同一个氏族中都出现分裂现象。凡是投靠帖木真的人,他们的名字都出现在了《蒙古秘史》当中,聚集在一起密密麻麻,与《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那一节罗列的人名一样冗长而枯燥。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凡事皆有征兆,即使分裂这种事也是如此。蒙古人信奉萨满教,如果能从有未卜先知之能的萨满教巫师那里得到一些有利的征兆,它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无论在哪种场合,巫师都有左右一切的力量,虽然有些决定并非出自巫师之口,但是让他们事后做出一番圆满的解说也非常有必要。

    帖木真的追随者当中有一个叫豁尔赤的巫师,他原来是札木合的部下,分裂事件发生时选择了帖木真作为新主。他说:“我们与札木合有相同的祖先,但是神灵有令,不让我们追随他。我梦见一头黄白色的奶牛绕着札木合走,牛角撞了他的房车(一种安放着帐篷的大车),折断了一只角,对札木合大吼,‘还我角来!’还有一头没有角的黄白色公牛驮着大帐的下桩,跟在你帖木真身后大吼,‘天地商量好了,让你当国主,我把国家驮来了。’”

    为了证明这一切不是虚构,他赌咒发誓,说这是自己在梦中亲眼所见。此外,他还说如果有朝一日这些预言成真,希望帖木真不要吝惜赏赐:“有朝一日,你真的成了国主,会拿什么作为赏赐,使我享受安乐呢?”帖木真说如果预言实现,他愿意封豁尔赤为万户长。

    豁尔赤不满足于此,认为万户长的赏赐不能让神灵满意,说那一天到来时,还得任他从倾城佳人中挑选30人为妻,并且要成为国师,此后无论帖木真做什么决定,都必须和他商量。这表明他不但拥有与神对话的神秘能力,还想染指掌控世人的政权。后文中将会陆续出现一些与豁尔赤**相同的巫师,都想将神权凌驾于政权之上。

    决裂事件发生后不久,又有一些氏族趁机脱离札木合的掌控,投靠到了帖木真一方。其中几位与帖木真有血缘关系的亲王,尤其值得一提。他们分别是帖木真的叔叔答里台、堂兄弟忽察儿·别乞。前者是也速该的弟弟,后者是也速该的哥哥捏坤太师的儿子。这两个人与帖木真血缘较近,与他血缘关系较远的分别为主儿勤氏首领薛扯·别乞、泰出,忽图剌的儿子阿勒坛。

    因为他们的到来,帖木真势力大增,不久之后率部离开乞沐合小溪附近的阿亦勒·合刺合纳,迁移到古连勒古山附近的阔阔海子。就在这里,他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被公推为汗。

    看最新章节

    十四、登上王位

    塔塔尔人与金国联手发动攻击后,蒙古汗国元气大伤,忽图剌的儿子阿勒坛无力回天,只能坐看国运渐衰。截止公元12世纪末,虽然各霸一方的帖木真与泰亦赤兀惕人仍然攻伐不断,但是蒙古各部声势渐起却是日益明朗,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的各部将融为一体更是大势所趋。

    割鹿之刀将落于谁手,这是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有资格的首要人选,当推蒙古汗国最后一位汗王的儿子阿勒坛。除他之外,合不勒汗的诸多重孙也在候选人之列,比如帖木真、薛扯·别乞、泰出等人。当然,帖木真的亲叔叔答里台也有竞选资格。最终,忽图剌过世后空缺已久的汗位落到了帖木真手中,做出这一决定的正是阿勒坛、薛扯·别乞、泰出和答里台。

    也许有人会怀疑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把帖木真作为傀儡,事实并非如此。战事的开展迫使他们必须推举出一个指挥者,尤其是各部共同参战的时候。尽管他们一度在帖木真与札木合之间举棋不定,但是汗位最终有惊无险地落到了帖木真手里。

    各个部落各自为政时,他们曾唯札木合马首是瞻,但是札木合不是王室血脉,这一点有各部落首领家中的族谱为证。他是蒙古人的祖先孛端察儿与一个情妇的后裔,那个女人与孛端察儿同居之前已经有孕在身。即使不考虑血统是否纯正,札木合的为人亦不孚众望。他才智过人,为人却是朝三暮四,做事虎头蛇尾,巧言令色,冷酷无情,过于自私。

    帖木真则不然,他是王室后裔,为人处世之道与札木合背道而行:

    做事合情合理,赏罚严明,有治世之才;处理与盟友的关系时不卑不亢,不矜不伐。因此,蒙古各部首领愿意将帖木真扶上汗位,甘心为其股肱之臣。

    推举帖木真为汗时,他们说:“我们愿意推你为汗。如果你做了大汗,对阵临敌时,我们愿意做先锋,把掳掠来的美女贵妇送到你的帐下,把抢来的宝马良驹送到你的面前,围猎时我们愿意做先驱。作战时,如果我们违反了军令,你可以剥夺我们的家产,没收我们的妻妾,砍下我们的头颅抛在地上。太平时,如果我们背信弃义,你可以把我们放逐到荒无人烟的地方。”

    立誓之后,帖木真在他们的搀扶下坐在毡毯上,成为新一代大汗,是为成吉思汗。所谓“成吉思”,意思可能是“力量”,可能是“坚如磐石”、“屹立如山”,也可能是“全天下的大汗”。

    究竟哪一种解释才是正确的,已无从得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公元12世纪末某天,克鲁伦河上游某处,鼎沸如潮的人群第一次高声欢呼的“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很快将要在草原牧民的赞扬声和其他民族的咒骂声中传遍世界。即使在数百年之后的今天,人们依然对这个名字津津乐道。

    蒙古各部首领推举帖木真继承汗位时的誓言很值得玩味:他们缺少一名战争和狩猎的总指挥,成吉思汗的作用只是率领大家剿杀敌人和猎物。

    成吉思汗需要建立的是一个王国,即位之初就给曾经的支持者敲响了警钟。他任命一批善射的卫士为“带弓箭的豁儿臣”,即箭筒士,这些人都是一意效忠于他的卫士,忠心耿耿的博尔术和者勒蔑被任命为箭筒士的统领。

    成吉思汗对这两人说:“在我除了影子没有朋友的时候,你二人能做我的影子,使我心安;在我除了马尾巴没有鞭子的时候,你们来做我的尾巴,我很高兴,一直把你们记在心中。你们两人最早来到我这里,最有资格做众人的统领。”

    蒙古帝国史书中著名的军事家速不台也是成吉思汗的部将之一。接受任命时他说:“我愿意做一只老鼠,为你把东西藏起来;我愿意做一只乌鸦,把外面的东西收集起来;我愿做披盖的毛毡,让大家一同披盖;我愿做遮风的毛毡,把家室遮护起来。”

    成吉思汗还对大家说:“承蒙天地的佑护,你们心里都想着我,离开札木合到这里与我做伴,都是能给我带来吉祥的老朋友,所以给你们每人都委派了各自的职务。”当然,因人授职的目的,是让大家帮他分担统治国家的重任。

    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将对帖木真继承汗位一事作何反应呢?脱斡邻勒一度是帖木真的保护人,这是既定事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脱斡邻勒如果对附庸的崛起心存忌惮,成吉思汗的王国可能很快就会灰飞烟灭。

    称汗之前,帖木真没有得到脱斡邻勒首肯,而称汗之后,最要紧的事,莫过于得到脱斡邻勒的支持,答孩和速格该担任了使者之职,前去探听口风。

    脱斡邻勒对此事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大度,他说:“立我的儿子帖木真为汗,这太好了,你们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大汗呢?希望你们不要违背立汗的协议,不要破坏盟约,不要撕坏自己的衣领。”除此之外,他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将永远支持成吉思汗。

    处理与札木合的关系却没有这么容易。两部分道扬镳时,孛儿帖对札木合隐晦难解的话做了一番主观臆测,仅凭于此,成吉思汗便率领部众匆匆离去,与昔日好友的情义从此中断,临走时还带走了札木合的一些部众。客观地说,两部之间的关系弄到这般田地,成吉思汗也有过失。

    为了避免与札木合再起纷争,阿儿孩·合撒儿和察兀儿罕受命出使札木合部。札木合的反应很有意思,他痛斥帖木真的部下,不该这么晚才把自己的安答推上汗位。做出这种举动,一方面可能是他心念旧日情义,一方面可能是他不愿激化与成吉思汗的矛盾。在成吉思汗继承汗位的过程中,阿勒坛和忽察儿居功甚伟,而他们此前都是札木合的部属。根据蒙古史料的记载,成吉思汗与札木合之所以恩断义绝,也与这二人从中作祟有一定关系。札木合对使者说:“阿勒坛和忽察儿为什么要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离间呢?帖木真安答与我没有分手时,他们为什么不立他为汗。如今他们立他为汗,究竟是什么念头呢?回去转告他们,让他们做到说过的话,让我的安答安心,好好与我的安答做伴。”

    帖木真继承汗位一事已无法变更,札木合者心知肚明。不需要借助有未卜先知之能的神巫,也能知道成吉思汗与札木合之间的友情余日无多。

    需要说明的是,两人的关系破裂时,第一个亮出森森獠牙的是札木合。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11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