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3节

第3节

    四、劫后重生

    将草原上的各部落聚集在同一个大汗的大纛下,这一伟大事业成功于成吉思汗之手。他的先祖曾有多次尝试,但不是胎死腹中,便是功亏一篑。其间,蒙古各部征战不断,血腥杀戮无休无止,星月无光,大地震颤。全天下生活最为悲惨的,就是苍狼与白鹿的子孙。

    孛端察儿的孙子蔑年·土敦英年早逝。他有七个儿子,姓名都有史可查,长子名为合赤·曲鲁克,幼子名为纳臣·把阿秃儿。为了避免政权交替的真空期出现混乱,蔑年·土敦的遗孀那莫伦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以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统摄整个部落。

    与此同时,出自中国东北森林区的女真人锋镝南向,向中原北部的辽国用兵。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针对的敌人不是蒙古部落,蒙古部落却已受其影响。

    居住在克鲁伦河流域的札剌亦儿部,最先遭到女真人的攻击。70多户居民逆斡难河而上,来到了那莫伦夫人的领地。在饥饿的驱使下,未经主人许可,他们就在牧场上寻觅果腹之物。那莫伦夫人盛怒难遏,决意制止这种入侵行为。

    争斗过程中,她驱赶的马车压伤了几个札剌亦儿人,但这不能平息她的怒火。接下来,她又放出马匹去践踏不请自到的客人。札剌亦儿人不甘受辱,奋起应战。一场恶战就此爆发。那莫伦夫人的六个儿子甚至来不及准备,便赤膊上阵。

    那莫伦夫人久经阵仗,隐隐约约闻到了一丝不祥气息,急忙命令儿媳们回家为丈夫取甲胄。然而,就在取甲胄的路上,她们的丈夫已魂归长生天,就连那莫伦夫人自己也死在了恨意难消的札刺亦儿的手中。偌大的一个家族,只有她最小的儿子纳臣·把阿秃儿和孙子海都脱离了死神之手。

    纳臣·把阿秃儿是赘婿,居住在巴尔忽真河谷(位于贝加尔湖东岸)的岳父家中。噩耗传来,惊怒交加的他立即奔赴故园。劫难已经发生,纵使他有回天之力也无济于事。幸运的是,幸存下来的侄儿海都让悲不自胜的他得到了一丝安慰。

    海都是合赤·曲鲁克的儿子。札剌亦儿人没有杀死他,不是因为仁慈,而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屑于杀死敌营中那几个颤颤巍巍的老妇人。年幼的海都被她们藏到了一堆柴火垛中,才得以逃过一劫。

    天伦之情在纳臣·把阿秃儿心中分量极重,他心中的复仇之火烈焰熊熊,决心要敌人血债血偿。当然,夺回被抢走的牲畜也是复仇主题的应有之义,因为它们是蒙古牧民最为重要的财产。

    此时,札剌亦儿人早已远去,奔回了设在克鲁伦河河畔的驻地。纳臣·把阿秃儿正望尘兴叹之际,一匹栗色骏马从敌人手中逃回了故土。他当即疾驰,追了很久,与两个骑马猎人不期而遇。

    那两人前后相随,前面那人年纪较小,后面那人年纪较大,每人肩上架着一只猎鹰。眼尖的纳臣·把阿秃儿一眼就认出,它们正是兄长生前所养。

    他并非暴虎冯河之徒,强抑怒火,以寻找失马为名,与前面那人搭讪。两人并辔而行,走到克鲁伦河一个转弯处时,他趁后面那人还没有赶上来,拔刀疾刺,杀死同行者,将尸体和猎鹰拴在死者坐骑的尾巴上,然后泰然自若地原路返回。后面那人见同伴躺在地上纹丝不动,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于是问道:“我的同伴为何躺地不起?”纳臣·把阿秃儿与之周旋片刻,趁其不备再次下手,力毙仇敌。

    不远处的一个山谷中,几百匹健马正悠然自得地享用着牧草,几个垂髫小童在一旁看守。纳臣·把阿秃儿一眼便认出这是自家的马匹。他攀至高处,见除了那几个小童外再无他人,不禁为敌人的粗心大意暗自称幸。

    他狮子搏兔一般杀死那几个孩子之后,带着兄长生前饲养的猎鹰,急忙驱赶着马群返回。因为怕札剌亦儿人报复,他带着侄儿海都一同回到了巴尔忽真河谷。

    纳臣·把阿秃儿是赘婿,已经不是王室中人。灭部惨祸发生之后,年幼的海都一跃成为王室的长系代表。及至海都成人,纳臣·把阿秃儿出于公心将侄儿扶为部落首领。藏在匣中多年的复仇之剑终于出鞘,海都率领族人呼啸出击,最终迫使札剌亦儿人俯首称臣。据说他的中军营帐,就设在父亲合赤·曲鲁克生前的住地——那里正是苍狼与白鹿生活的地方。

    散居而贫穷、舐血刀头、性格中有与生俱来的冒险因子、依靠穿杨射柳的弓矢维持生计,这是当时草原上弱小部落的特点。在这种社会环境中,要想将各部团结起来,必须出现一个极具威望、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首领,吸引弱小的部落前来归附。

    从相关史料中可以得知,海都率部进行复仇之战后,周围的邻居络绎不绝地前来归附,希望得到他的庇佑。他的中军营帐就是蒙古帝国的前身,史学家都对这个观点极为认同。同时,他也是蒙古人当中第一个得到汗之称号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有些人甚至为他加上了“合汗”的尊称。所谓“合汗”,即皇帝。它显然是海都的后人追赠的,因为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认为,祖辈的荣耀不仅值得缅怀,更关系着继承帝位者的名分。

    亲人遭到屠杀之后,海都冲龄践祚,这证明游牧王国的凝聚力实在令人堪忧。此外,这件事还说明了一个问题:一个因人死财亡而落得凄凄惶惶的部落要东山再起,没有强盛的武力为支撑,简直是痴人说梦。

    上述事件发生的确切日期已无从可考。按照相关事件进行推测,它们在历史舞台上出演的时间,大概在公元12世纪中叶。

    看最新章节

    五、合不勒汗汗孤身犯险

    海都汗有三个儿子,他去世之后,留下的基业被一分为三,这意味着根基未稳的汗位将面临着摇摇欲坠的险境。

    海都的继承人为长子伯升豁儿·多黑申。不知为何,他的情况在史书中犹若雪泥鸿爪,几乎无迹可寻。不过他的孙子合不勒汗却颇有作为。在位期间,他率领蒙古铁骑冲出了先人始终兜兜转转的肯特山,刀剑铮鸣声开始回荡在世界上空,甚至势力正如日中天的金国朝廷都对它心存顾忌。

    前文提到过的女真人便是金国的建立者,他们属于通古斯种族,出自中国东北部,与现在的满族人有血缘关系。金国盘踞在中原北部,其统治区域从黑龙江终年松涛如雷的森林区,一直延伸到惊涛拍岸的长江流域。

    南宋赵氏王朝畏惧金人的刀锋,除了偏安一隅之外别无他途。金人没有让他人休憩于睡榻之侧的慈悲之心,决意一鼓作气将南方的半壁江山也收入囊中。如果要将南下计划付诸实际,就必须扑灭后院迸溅正欢的火花。草原上的许多部落都奉合不勒汗为尊,如果再不阻止,是否会养痈成患呢?为了打消疑虑,金太宗完颜晟邀请合不勒汗到北京王宫一聚。

    女真人从东北的大森林中走出未久,对中原文明的崇拜还没有达到五体投地的程度,依然保持着未开化的气息。但是,接待远来的贵客时,看到合不勒汗过人的食量和粗鲁的吃相,在场的金人目瞪口呆,才知道自己有多文明高雅。

    依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德丁在《史集》中的记载,合不勒汗当时的举止另有玄机,并非天性使然。

    作为东道主的金人,为了表达对客人的重视,命所有的王公大臣都参与盛宴。单枪匹马的合不勒汗,置身于如此多的异族人当中,惴惴难安,面前香气扑鼻的珍馐佳肴更是让他心惊肉跳。在他看来,这些烹制方法繁琐诡异的中原菜肴可能是穿肠毒药。为安全起见,他不时离席,在隐秘处将胃中腾空,然后又不动声色地回到宴席中狼吞虎咽。

    但是到最后,他的戒心还是在美酒的攻击下分崩离析了,醉态熏熏的他甚至捋了金太宗的胡子。酒醒之后,合不勒汗战栗难安,金太宗只是一笑置之,可能他认为合不勒汗粗鲁的举止是淳朴天性的显现,抑或不愿在南下前夕,因为几条胡须与蒙古人兵戎相见。

    合不勒汗非但没有获罪,还得到了金太宗赏赐的金银细软。他刚刚离开北京,女真人忽然察觉到自己受到了愚弄——那个貌似粗豪天真的蒙古人可能是包藏祸心的枭雄。经由臣下的撺掇,金太宗立刻派使者上路,请合不勒汗折返。合不勒汗机敏过人,料到其中有诈,断然拒绝了使者的要求,将其格杀。

    这段传奇最早在蒙古帝国史官的描摹下变得绘声绘色,后来才传到波斯人那里。

    不甘心被欺弄的金王先后于1139年和1147年派兵北上,征讨蒙古,结果铩羽而归,就连边界上的几个州也被迫让给了敌人。为了大兴安岭地区的安宁,从1148年起,金廷不得不每年送给蒙古人一些牲畜和粮食。更有甚者,对敌人无可奈何的金王不得不承认蒙古人的首领为王,这就等于向全天下人宣布,蒙古人的王和金人的王地位相当。金廷不甘心接受屈辱现状,一厢情愿地以“蒙古人只是我们的附属”为借口安慰自己。

    令金人恼羞成怒的大事,在蒙古人眼中却微不足道。蒙古帝国的史官只关心首领的家谱世系,对此事只字未提。成吉思汗祖先的亲属因此有机会得以名留青史。

    合不勒汗有七个儿子,长子名为斡勤·巴儿合黑,接下来依次是把儿坛·把阿秃儿、忽秃黑秃·蒙古儿、忽图剌、忽阑、合答安、脱朵延·斡惕赤斤。他们个个英勇强壮,作战时一往无前,因此得到了“乞颜(‘乞颜’的意思是激流)”之称。他们的子孙很爱惜先祖的荣誉,将这一称号代代传承,借此形成了一个新的部落。

    这七个名字经常出现在蒙古诗人的大作中。穷困的诗人认为自己是王室贵胄的后裔,经常借先祖的大名为自己的穷困遮羞。不过抒情诗人的七个先祖中没有人登上汗位,合不勒汗临终时将汗位传给了从弟俺巴孩。俺巴孩是泰亦赤兀惕氏的首领,海都汗的孙子。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3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