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传

成吉思汗传 > 第24节

第24节

    三十九、弱者的愤怒

    随着塔塔尔部和克列亦惕部的败亡,蒙古草原的东部和中部相继落入成吉思汗之手。至此,广大的蒙古草原上,唯一值得他大动干戈的,就是盘踞在蒙古西部的乃蛮部。

    乃蛮人领地的东部有巨大的杭爱山为天然屏障,中部有巍峨的阿尔泰山和水流湍急的额尔齐斯河为缓冲带,西部有广阔的准噶尔盆地为退守之地。王汗与成吉思汗交恶时,乃蛮人作壁上观,以为事不关己。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为当初的冷漠付出代价的时刻到了。

    塔阳汗的父亲是一位有为之君,塔阳汗本人却是一位懦弱的昏君。对于这一点,后世史家的看法惊人的一致。前文曾经说过,塔阳汗踏碎王汗的头颅时,可克薛兀·撒卜刺黑曾经对其有过劝诫。其实,他的话也可以当成世人对塔阳汗的评价。

    指出踏碎王汗头颅是天人共愤的恶行后,可克薛兀·撒卜刺黑引用了前王的话,继续指责塔阳汗的恶行:“亦难察汗曾经说过,‘我的妻子还年轻,我这做丈夫的已经老了,我的儿子(塔阳汗)是祈祷神才生下的。

    他生来懦弱无能,我们乃蛮部的人有瞧不起人的毛病,我过世之后,他能管得住我的百姓吗?我的儿子太懦弱,除了放鹰、狩猎,什么本领都没有。’”亦难察·必勒格汗果然有识人之明,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也道出了部将的心声。大家素来心照不宣,未曾挑明,直言不讳的可克薛兀·撒卜刺黑只是替大家表明心声而已。

    不过,察觉到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威胁时,塔阳汗一改往日的懦弱无能,决定先发制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他说:“天上日月并辉,但是人间只能有一个大汗!”

    古儿别速认为先向蒙古人动手并非明智之举。这不是出于爱好和平心理的驱使,而是妄自尊大的表现。她说:“蒙古人衣服肮脏,体有恶臭,让他们离得越远越好。只要把蒙古人当中那些长得漂亮的女人捉来,让她们洗干净手脚为我们挤牛奶、羊奶就行了。”

    乃蛮人与文明程度较高的龟兹国比邻而居,在与邻人的交往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文明之风的熏陶,很多人信奉景教即为文明表现之一。

    不妨这样理解古儿别速的话——说不定乃蛮部以后不会和蒙古人发生冲突,如果主动挑起兵锋,倒是极有可能会惹祸上身。

    无奈塔阳汗战意已坚,大言不惭地说要“夺走蒙古人的弓箭”。加强战备的同时,他派出一个叫脱儿必·塔失的人出使汪古惕部,希望彼此之间能建立攻守同盟。

    汪古惕部流徙于阴山以北,和乃蛮人一样信奉景教。他们的汗王名叫阿刺忽失·的吉惕·忽里。依照常理推断,汪古惕部应该偏向乃蛮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阿刺忽失·的吉惕·忽里得知消息,当即派了一个叫月忽难的使者飞速奔向成吉思汗的大营,据实以告。

    当时,成吉思汗正率部在帖蔑延草原上一个名叫秃勒勤·扯兀惕的地方围猎。月忽难赶到目的地以后说:“乃蛮部的塔阳汗要来夺你的弓箭,派人游说,让我们做他的侧翼,我们没有答应,赶快来提醒你。”

    成吉思汗即刻就地召开军事会议。大多数人认为时下正当春季,战马瘦弱,应将战事推迟到夏秋两季。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帖木格力排众议:

    “战马瘦弱不是推脱战事的借口,我的战马是肥壮的。敌人马上就要找上门了,我们能坐视不理吗!”别勒古台对此极为认同:“还活着的时候,就让人夺走弓箭,活着还有什么用!生为男子汉,死也要和弓箭埋在一起!乃蛮人人多势众,就目中无人,这正是进攻他们的好机会。我们趁机偷袭,他们的马群不就被抛下了?他们带不走的大帐,不就被抛弃了?他们的老百姓,不就上山躲避了?他们既然说了这样的大话,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我们马上进攻吧!”

    有如此英勇的弟弟,成吉思汗备感欣慰。他马上罢猎归营,到哈拉哈河畔的客勒帖该·合答(意思是半山腰)安营扎寨,全力整顿军队,对贴身卫队进行了重点改组。

    看最新章节

    四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成吉思汗有虚心纳谏之量,又不逞暴虎冯河之勇。做好战事准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直等到同年夏天,他才将肥壮神骏的战马牵上战场。

    公元1204年4月16日夜,圆月皎洁如玉,成吉思汗祭出战旗,以求得到神灵保佑。旗上缀有锋利如刀的狼牙,还有九条白色牦牛尾。据说它是成吉思汗家族的象征,附有部落的保护神。

    得到神灵的承诺后,长龙般的军队在先锋者别、忽必来的率领下,溯克鲁伦河逶迤而上,穿过土兀剌河上游,先后越过鄂尔浑河流域、杭爱山东部山脉,来到了撒阿里草原。

    此时,塔阳汗也率部自阿尔泰山向东进军,在杭爱山附近扎下营寨。

    成吉思汗的冤家对头都聚集到了塔阳汗麾下,其中有蔑儿乞惕人、不愿臣服的克列亦惕残部、塔塔尔人、札木合等。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希望凭借此战扭转乾坤,将宿敌成吉思汗击败。以人数多少而论,蒙古军处于劣势,他们刚刚穿过撒阿里草原,就与乃蛮人的联军不期而遇。

    激战前夕,乃蛮人捉到了蒙古军的一匹瘦马,以为敌人的战马都是这般瘦弱,立刻变得骄狂大意,认为对手不堪一击。这样推断并非全无道理,要知道,蒙古军翻山越岭到达这里对畜力损耗极大。

    劳师远袭,如果初战不利,士气必然大跌。成吉思汗的部将朵歹·扯儿行伍经验丰富,他说:“我们的人数少,一路远来,已经疲惫不堪,最好能在这里散开扎营,让每个人都点燃五堆火,虚张声势。听说乃蛮部人多势众,但是塔阳汗懦弱无能,他见到我们营地的火光,必然会以为我们人数极多。趁他疑神疑鬼时,我们把战马喂饱,进攻敌人的前锋,把他们赶到中军营地,乘乱掩杀。这样行不行?”后事证明,此计的确高妙。

    入夜时分,杭爱山上的乃蛮哨岗看到撒阿里草原上的篝火铺天盖地,不由大惊失色,私下里说道:“谁说蒙古军人少?看他们的篝火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塔阳汗的中军大帐设在杭爱山中的哈瑞河畔,接到哨岗传回的消息,他如堕冰窟,急忙派人传话给儿子屈出律:“听说蒙古人的马瘦,但是他们军营的篝火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如果与他们作战,恐怕就会被拖住。蒙古人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人,即使兵刃刺到脸上流出黑血,也不知道躲避。我们能和这样的人交战吗?蒙古人的马瘦,我们的马肥,不如先退到阿尔泰山,在那里养精蓄锐,想办法把敌人引到那里,给他们来一个迎头痛击。”

    应该说这种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战略是正确的。遗憾的是,他的部将不知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道理,非常轻率地否定了这条极有价值的意见,其中就包括屈出律。除了否决父亲的意见,他还借此机会表达了对父亲的蔑视,当着使者的面毫无顾忌地说:“塔阳汗居然懦弱得像个妇人。蒙古人哪里有他说的那么多?大部分蒙古人都跟着札木合在我这里。塔阳汗走的路还没有孕妇撒的尿远,连放牧草场这么近的地方都没有去过。那个像妇人一样懦弱的人,竟派人送来这样的话吗?”

    从儿子口中说出这么恶毒的话,塔阳汗伤心欲绝,说道:“自负勇力的屈出律啊,希望你临阵厮杀时,不要失去勇气才好!否则,一旦被敌人缠住,就难以脱身了!”

    另外一名叫豁里·速别赤的战将对塔阳汗说:“你父亲在世之日,上阵杀敌从未让敌人看见过自己的后背、战马的后胯。如今战事未开,你怎么这么胆小?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古儿别速来统率军队!只可惜可克薛兀·撒卜刺黑老了!为什么我们的军队会落到现在这般田地?是蒙古人时来运转了!不行了!塔阳汗你太懦弱了!”说完竟纵马远去。

    塔阳汗恼怒不堪,于是下令:“活着被人看不起,和死了没有什么两样!既然这样,开战吧!”言毕即带着主力军队开赴前线。

    看最新章节

    &rr;  →

    <a href="/newessagephp?tosys=1&title=《成吉思汗传》的章节有错误&ntent=《成吉思汗传》的章节《 第24节》有错误,具体错误是:" target="_bnk">错误/举报</a

    新书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