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八点

早八点 > 第三十九章 话别

第三十九章 话别

    饭桌上孙总告诉张三,汽修厂开发是开胃小菜,他主要惦记宜君未开发的另外两块地皮。

    “机会多多,君子不夺人所爱,你这样显得小气。”张三反对。

    “越往后小公司越不好活,我是好心好意给刘总提个醒。董事长你信不信,那两块地对宜君是个包袱,他到时候会主动找我们合作。”

    “挺牛气!”

    “咱建民这体量,浑身牛气自带,没办法!”孙总仰头自豪:“刘总跟我说他庙小应该拜访你,他想抱你大腿呀!”

    老孙拍拍张三大腿。

    “免了!与宜君没想过走多远。第一我是纠错,第二提升小区价值。”

    “你短视了。在海兰湖,宜君有块近200亩的地皮,市里绝无仅有太馋人!”孙总爆料。

    “你哪来的消息?”

    “土地交易中心。今后开发,不能四处打游击有活就干。房子不是能住就完事,他还应该配套商店,卫生所,澡堂子,餐馆,花园,幼儿园等等。应该是个唐(town),英文你懂的,应该是个小城市。所以我请国土翻箱倒柜查了查,居然宜君有这样的地皮。”

    “打住,老孙!你这是让我砸锅卖铁。”

    “这是事业凭啥不干!我这些年赚的、老婆攒的都抖落出来,可以投。”

    “那也不买宜君的,我的原则只买一手。”

    “刘总主动找我怎么办?他可是欠一屁股债。”

    “你背地里功夫不浅啊,杀人不眨眼!”

    “董事长您同意搞个town?”

    “啥?天啊!你一称呼“您”,我就起鸡皮疙瘩,这几年我都烙下毛病了。打住,你的激情我鼓励,就是没钱!”

    “董事长,我这还没提钱呢!你反应过度了。”

    “没钱的时候我过得好好,现在有了钱我过得像要饭似的,一分花不上。五哥,精神上我支持你,但给兄弟一条活路。”

    “我就知道咱俩永远一伙的,我就佩服您,不,佩服你,总有一颗澎湃的心脏!”孙总戴高帽。

    “你不用套我,我傻爱咬钩。但李总谨慎,所以抽时间你得开导他。项目开发他一向尊重你,我外行说话他会反对,总挡您财路。”张三建议。

    “李总难答对,我得想想怎么说服他。”

    “关总工啥态度?”

    “这都是老关头开导我的。”

    “他开导你搞这么大?疯了!”

    “他没这胆!他是开导我,把我开导大发了。我跟他说宜君的地皮,把他吓够呛,反到打退堂鼓了。”

    “老孙,不要总跟董事长悄悄话!少说两句好吧,今天的场合轮不上你!”张总不高兴。

    “赔罪我赔罪!问题是你们谈的整合、上市、精准扶贫,我一粗人上不了台面,好,不说了我喝酒!”老孙起身:“我提议一杯,敬汤总二位同仁,不远千里来相会啊!”

    “午饭不能走一杯,只能走一口!每人一杯客人除外!”张总提醒:“来!孙总提议我们走一口!”

    “好好!走一口!我老孙永远跟张总走!”孙总附和。

    “请汤总包涵!中午张总不让喝酒,但他主陪,可以一肩挑放开量,汤总和刘部长不用客气,高兴嘛对着他来!”张三溜边。

    “张总已经第二杯了!”汤总道。

    “那就不在乎第三杯!”孙总鼓励:“他见你就亲近,替我报仇,给他搞透。”

    “那是当然。我哥俩好,临走喝透!”汤总豪迈。

    “上午交流清爽?”张三问。

    “老清爽!”汤总给张三夹块鱼:“建民的视野和管理川达要学习。你一直派干部来上海锻炼,以后我要派人。”

    “过奖了汤总!视野上,我们永远要向海纳百川的川达学习。体制上川达混营,管理多少不通透,个人观点应尽早厘清。”

    “瞿总进退维谷。大浪淘沙百舸争流,再不改我们吃不消!”汤总谈观点。

    “瞿总心里明亮但不动刀子,侬好我好大噶好。”张三笑:“讲管理,在座没一位比得上瞿总,只是他肯不肯做。”

    汤总笑:“董事长火眼金睛,直接跟瞿总讲嘛!”

    “汤总不讲我讲啥?我永远是他的好学生。”张三笑答。

    “一诺周总给我的礼物推脱不掉。心意领了,东西留下你处理。”汤总嘱咐张三。

    张三笑道:“你俩的事自行解决!小的不介入。”

    “初次见面,松露娇贵绝对不能收!”汤总坚持。

    张三就当没听见:“李主任,你给汤总备了啥东西?”

    “备了二十份一斤包装的松茸,和二十份一斤包装的山蘑。”李主任答。

    “主任辛苦!可这么一大堆抛货,汤总两人怎么上飞机啊?”张三笑了。

    “我去机场已经办理了托运。”李主任马上回答:“张总嘱咐,马上春节了,给上海班子带份东北礼品,聊表心意。”

    “谢谢李主任!这份大礼我收!但酒店,机票和托运费我付,我出差报销你懂吧?刘部长你跟李主任事后结清!”汤总转脸对张三说:“你的礼物我悉数全收,周总的不行。”

    “你跟周总讲。”张三拒绝。

    “李主任,还有两百斤玉米粉吧?”张总纳闷。

    “这个?那啥,我打算单独委托汽运。”李主任面露难色。

    两百斤玉米粉,汤总懵圈。

    “张总,你可真能整!你让汤总背二百斤苞米面回上海?”孙总笑话:“草,你可真想的出啊!”

    “你懂什么!那可是没化肥的!”

    “那东西上飞机划算吗?上海啥好东西没有?李主任汽运对头!”孙总说。

    “张总,玉米就免了吧!咱发上海是做猪饲料,发错了瞿总不高兴,连带你的松茸都白扯!”张三调侃:“汤总理解下哈!张总就是热情就是执着。”

    上海刘部长笑场,喷饭。

    “草!嗯,也是啊,真不能发,说道多啊!”张总蹭蹭鼻子。

    “容易误解。”康总附和:“我看,饶了李主任吧,200斤,乎乎粥喝一年吗?”

    大伙哄笑。

    “周总,这两天与李总、钱总监的工作进展如何?”张三问一诺周总。

    “感谢两位老总的理解和包容,我们吴总感慨,患难之中见真情。后续工作的责权利清晰,争取早上会早成功。”

    “吴总需要倾听群众的呼声。他要是还听不进去话,周总你就撂挑子,建民窥视你很久了,我聘你!”张三玩笑:“伺候他太累,你看他这些年把我熊的面目全非,战战兢兢。”

    “吴总是苛求,但对部属真心!”

    “一俊遮百丑!难道我不真心?资金上有困难别客气,你跟李总商量。”

    “这两天我已筹措了两千万,暂时渡了难关。”

    “吴总不在家难为你了!”张三拍拍周总肩膀。

    “不能总给董事长你找麻烦。”周总歉意:“我都不好意思了。”

    “你可比吴总体谅我。”张三笑了:“松露贵重汤总不想收,你说服教育他。”

    “好。我过去跟他聊两句。”周总起身:“上海人想的就是多哈!”

    “是。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更多!如果全国人民达到上海人的素养,我们的gdp翻倍都不成问题。经济活动讲成本,上海最低,所以效益最高。”康总道。

    隋秘书看到张三,走来小声道:“入学办妥了。”

    “你通知沈总吧。”张三点头:“吃过了?”

    “嗯。下午园长谈工作想见你。”

    “幼儿园张总负责。他喝酒,让园长明天找他。”

    “园长就找你。”

    “粘人啊!告诉她下午我抽时间去。”张三回答。起身夹坐在张总和康总中间,“张总,幼儿园老园长指名道姓找我,最近她又在折腾啥?是不有事你给她怼回去了?”

    “找你?她折腾的事多了,我想想。哦,最近她说学校面积不够,想让隔壁的中行搬家,搬到一楼另一侧。这怎么可能?中行跟咱签约十年,即便中行同意,人家的门面装修得赔偿多少?我和李主任一口回绝了!道理讲得清清白白,怎么还没完没了坚持?”

    “去年起,入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李总补充。

    “搬家,中行同意吗?”张三问。

    “问过,太勉强。补偿少说五十万。”李主任回答:“扩建可以多招六七十个孩子。”

    “那就搬!我们不能只认钱,要考虑刚需,何况学校办的这么好!”康总说,有钱人不琢磨花销。

    “康总,那可是五十万!等于一家小企业全年利润。”张总反驳:“园长的要求,跟我用飞机运苞米面有啥区别?”

    “张总在理,咱不指望幼儿园赚钱!”孙总说。

    “董事长,做企业不能就算小账对吧?你可总这么说啊!”康总笑着看张三。

    “康总,这账算小吗?”张三反问:“幼儿园扩建,装修还得一二十万。”

    “我们要可着孩子来,对吧?”康总教导。

    “那就涨点学费拽回来,都平衡了。”孙总建议。

    “小孙你少说话!”康总警告:“怎么啥事都参和?过去你可不这样。”

    孙总吐舌头立马老实,这可是康总,康老爷子。

    “李主任我问你,现在幼稚园多少孩子?”汤总插话:“三年前我当外公了,有时我接送孩子。”

    “大中小三级,每级六个班,每班三十人,总计五百人左右。”

    “我随便说说。不增师资,每月学费上涨两百块,困难家庭特殊对待。为了涨学费顺利通过,形式上搞个家长问卷调查。康总说的对,一切为了孩子。”汤总建议。

    “涨价的话半年回本!”李主任说。

    “我看挺好!是不是张总?”张三问。

    “涨二百,不多吗?”张总反问。

    “想去我们幼稚园的基本不在乎!”汤总说:“况且特殊情况特办嘛!”

    “汤总提议好!这叫化骨神掌!我还有个建议,让搬家的中行少收补偿,我们白给他些名额,比方说一个孩子顶1万,他们肯定干!”孙总望着康总,风向突变。

    “有人要给我赞助两万,安排一个孩子呢!”张总不屑。

    “那就按你老张的算两万!”孙总说:“你个人,收了好处吧?”

    “滚犊子,我一年跟你一样就一指标。要说好处也是董事长收了。这不今天又安插进去一个,惹的老太太火冒三丈找他,对吧?”张总掉头问张三。

    “哦,哦对。但后勤你负责,要找也该找你,反正,反正我事妥了。”

    “董事长,幼儿园指标稀缺啊!”主任不怀好意。

    “你?我哪知道这名额能倒腾一两万!找我的有头有脸也不能不办,我也没辙!涨价我同意!”张三说。

    “你可是坚决反对涨价!”张总质问。

    “我改主意了。”张三说:“园长不达目的不罢休,人可是你张总聘请来的。”

    “张总,我再插一句。只要是商业项目,哪怕公益性质,运作上都应盈利。你要同意下边人不赚钱,人性使然,早晚他们想办法赔钱。幼稚园有了钱,才会越办越好。”汤总说道。

    “汤总佩服!”老孙欣赏:“把银行的装修包给我们,还能节省十万八万。”

    “这么定吧,与银行商量搬家。扩建后我要五个名额给职工,人头费付十万。”康总总结。

    “康总财大气粗。康华合并后,员工子女入园,每月仅交三百元伙食,几乎免费您懂不懂?”孙总提醒。

    “才懂!有这好事?”康总笑了:“既然占便宜了,我出十万或者出装修。”

    “康总不用撒钱。这样,从董事会经费抽出二十万补贴学校。”张三建议。

    “好。但我说的也兑现。听说你下午有时间就去幼儿园转转,开心吧?”康总笑。

    张三哈哈笑:“相当开心!我觉得都是我的娃!”

    “李主任,下午你和园长谈细节,我机场送汤总。一句话,每月涨二百学费,集团就同意扩建。其他补贴啥的先不用跟她说。”张总吩咐。

    “我去找园长。”李主任说。

    “让老太太报到!别客气!她求咱。”张三指示。

    “应该!老园长不能总拿张总当丫鬟使。”李总补充。

    “哎!你怎么才说话啊!你啥态度?”张总问。

    “你们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李总说。

    “不签字,不掏钱,李总啥事都同意。”孙总说:“我再补充一句,万一李总再婚生个娃用得上。”

    “万事皆有可能。”张三说。

    “李总你可劲生,为了你,我把银行撵走都成!”张总大笑:“这几年你让我操心啊,听说最近有了新情况?”

    “我?新情况?”李四装毛楞。

    “老孙,你特么又瞎说!狗嘴吐不出象牙!”张总骂孙总。

    “我倒有线索,前些天一诺吴总给我打电话,绕来绕去,问了不少李总情况。我还听说,,,”康总说。

    “对头!康总,咱俩说的一致。”孙总接话:“一诺一向无利不起早,这回是盯上咱李总了。姑娘不错就出手吧!”

    一诺周总在座:“孙总,你说话不要挤兑一诺。我们家小妹勤俭善良,有钱有貌,一般人看不上。当然了,前两天她假装随意,也问了我李总情况。”

    李四抬头又低头,腼腆起来。

    嗨!张三心里高兴。

    “周总抱歉哈!我老孙忘了你在场。我信你眼光,你要觉得那妹子好,就把她跟我家李总撮合好。你们欠我的百八十万工程款,我不要了当嫁妆,真的!来,咱俩喝一杯!”孙总起身准备倒酒。

    “汤总啊!你不晓得,我对吴总小妹评价老好!”钱总监侧面表态。

    “总监火眼金睛。”汤总帮腔。

    李四立着耳朵听进去了。

    “李总啊!我再干几年退休了,同事一场,让我了却心病吧。”张总说。

    “李总啊!广山电话我得回呀!今天你给我个态度,处处,总该可以吧?”康总问。

    李四起身,班子成员里他唯独不敢跟康总放肆:“康总,小妹确实不错,但我不见得适合她。一则我的经济状况,二则我带着三个孩子,这些她不见得了解。我这样的条件,再组建家庭很难应付。”

    “处处总不反对吧?”康总问道:“你看不上?”

    “哦,不是,不是。”李四急忙抢答:“那个那个,什么?我不反对,但耽误人家啊,最后结果也是可预测的。”

    “扯了也是白扯不如不扯,就这意思吧?就像先前你打发我家两妹妹?”孙总问。

    “哦,哦,对。”李四瞪着孙总,道:“孙总,我条件不好。”

    “哎,哎!老孙,你是让你两妹都嫁给李总?”张总开玩笑。

    “我的意思是李总随便挑,买一赠一也行。到现在,连个回话都没有!”孙总装不满。

    “董事长,你是红娘怎么不说话?”钱总监问。

    “我干着急!”张三搓手。

    “董事长,你觉得广山妹子配不配咱李总?”孙总问。

    “配上李总的人不多!才貌不言,虽古板但没坏心眼,多子也是多福嘛!”张三给李四打气,也说给一诺周总听。

    “我家小妹善良,就没长怀心眼!”周总不甘示弱:“论长相,那是85分以上。”

    “那是心眼都跑他哥身上去了。论长相,我两妹都90以上,不也没要!”孙总抬高李总身价。

    “孙总你可是小气了,几十万至于嘛!”周总不屑。

    “一诺扣我5%可以,我延期交工了嘛。你扣我20%不商量就不讲究了!我知道广山听你的,其实就是你老周卡我。”

    “按合同执行就是20%。对不?”

    “对!那咱两家的关系呢?太狠了吧?”

    “老孙啊,这时候你谈交情不谈违约了哈!这么着,我扣10%给你马上结算,你同意不?”

    “不同意!咱俩家关系,我就不同意扣!你这话多外道。”

    “那你一分钱收不到!你起诉我都成。”

    “老周!开玩笑了我同意!同意!事后我请你喝酒!”孙总服软。

    “不喝!你心眼多斗不过!挑今天这场合逼我表态,厉害!”

    大家笑。

    回想起李总与孙总的工作交接,张三不胜感慨。孙总给李总的清单仅一页,李总给孙总的有七张。

    李四私下对张三说:“孙总我服!建安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反过来建设一屁股烂事,我甩给他烧脑。”

    一顿饭,孙总给周总戴高帽把欠款处理了。当初因为延期交工,导致进场生产设备不能安装,广山把孙总骂的狗血喷头,狼狈不堪。

    李四向孙总抱拳致谢。

    “不谢!李总放胆跟妹子处处!”孙总说:“多大的事,万一那啥,咱没啥损失对吧?”

    “啥事在孙总那,归根结底都买卖,可过日子不行啊!”康总提醒。

    “我努力。爱莲确实不错!”李四明确表态。

    “不错?是优秀!谁抢到手谁赚了!”周总自得:“李总,我是手头没人选,只好推荐你呀!”

    “谢周总美言!择日我请你喝酒。”李总微笑。

    “这酒我喝!”周总接受。

    “草!喝酒还分人?”孙总不屑:“说给我听呀?”

    “当然了。吃啥喝啥不重要,和谁很重要。”周总回应。

    “就是鄙视我呗!算啥!欠款反正要回来,不喝我省下了!”

    “为李总着想,幼儿园必须扩建了。对吧李总?”李主任严肃。

    “对啊!要扩建!不对,那啥,李主任你什么意思?”李四回味过来。

    “未雨绸缪,要添丁吧?主任得为李总解忧嘛!”李主任极少开玩笑。

    回味过来,大家哄笑。

    “主任,我咬牙切齿谢谢你啊!”李总抱拳。

    “不谢!兄弟抓紧!”李主任回应。

    “打心眼里我喜欢他们班子的团结,各司其职又相互协同,难怪汤总你说他们发展快前途无量,这次来我亲眼所见感受了。昨天我看了他们财务的真实报表,年人均利润要高于我们30%,这可是懒惰的东北!”刘部长用上海话对汤总说。

    汤总对张三笑了,刘部长不知道张三听得懂。

    张三笑了,点点头。

    “小刘,你没看到董事长笑吗?你讲的他听得懂,你不要忘了他可是语言文学毕业,也是上海的常客。你说的话他受用,但如果他把你这话,讲给我们董事长听,过去他可不止一次批评过川达的弊端,那么你要考虑自己饭碗了。川达的问题,我们心里晓得却在原地踏步,这次回去我与董事长、书记要认真谈谈,不改早晚淘汰。”汤总上海话对刘部长讲。

    刘部长望了一眼张三,边听边笑。

    “建民若放到上海就是小虾小蟹。需要学习的很多,出差在外我只带耳朵不带嘴。”张三用上海话讲。

    “董事长现在滑头了!”汤总说。

    “川达的经营现状,想听听董事长的看法?”刘部长坚持。

    “川达经营范畴广泛,涉及机械,建筑,畜牧,汽车租赁等等,对此我了解不多没有发言权。我说说近两年我们在做什么,在经营范围上我们逐步做减项,出售资产,集中人力物力于房地产,努力从设计、土建、装修、物业入手形成产业链条,今年下半年将与康总的混凝土并表。这几年我们反思过,什么都想尝试但最终什么都做不好,正所谓“贪多嚼不烂”。目前班子观点一致,就是只做主业。当然这里面不是没有问题,做好了一枝独秀,做不好自断后路,连个转型的机会都没留。董事会成员中,康总态度最乐观,他分析至少有五年的黄金期;瞿总、张总态度最悲观,认为不会放任房价上涨;李总、孙总、钱总监认同专注主业,应精品开发但要加大土地储备;我是骑墙派,看他们脸色行事。”

    “地产黄金期的理由?”

    “唯一皆大欢喜、快速盈利的行业,孙总观点。”

    “那进出口呢?对拉动经济意义重大啊!”

    “个人观点,进出口属民生工程,仅促进就业。”张三说。

    “国家提出产业转型,这里面的机会岂不是更多?”

    “希望不是一厢情愿。现在我们每个人急功近利,怎么转型?好像远水不解近渴。”

    “您与我们董事长有交流?”

    “一带而过。搞建筑的人一叶障目,况且这种预判有赌博成分很危险。”张三解释:“瞿总大智慧,心里他都明白。”

    “谢谢董事长!您提及业务减项我深为赞同!五年里我换了三个岗位都没做精细。但您房地产观点暂难理解,需要消化消化。”刘部长感谢。

    “我也在消化中,对地产的预判是董事会多次讨论形成的观点。对此我本人有所保留,但行动上需要执行。不瞒你说,加大地产投入,就这几个月才形成的共识,我也在消化。”

    “我佩服董事长的民主!”汤总赞扬。

    “不学无术的人唯有民主!”张三笑答。

    “最后一个问题,在川达各项业务中,你看好哪一个?”刘部长问。

    “我都看好。更留意地产和畜牧。地产瞿总看淡不谈,畜牧应扩大存栏量,依赖特许经营牌照倒卖苏鲁活猪,虽有利润来钱快,但监管缺失,非长久之计,反之,你们为啥不就近在江浙投资办厂?”

    “心思用在贩卖上,不务正业!”汤总说:“简单的事做精细就不简单。其实养猪蛮好,缺口大价格高,有发展!”

    刘部长面露冏色:“汤总,您和瞿总派我到养殖场我回绝了,看样子我脑子不灵光,我就想,养殖我不懂啊!”

    汤总黑脸:“不对!你认为那是脏活不乐意。你觉得天天跟我飞来飞去出差开会满光鲜。瞧瞧你肚皮,当大厨绰绰有余呀!”汤总批评小刘:“下派你当副总你回绝,你有小九九的,当老总你肯定去对吧?”

    “我,我。汤总您清楚,两个养殖场问题成堆,我又是外行,去了岂不是自找苦吃?”刘部长狡辩。

    “随便一聊,好像,瞿总说过经理由他兼任?”张三插言。

    汤总笑了:“这你都知道,是他兼任。这回小刘你明白了吧?他多忙侬晓得哇?他撑腰当甩手掌柜!”

    刘部长是有小九九,他觉得挂个副职没实权。当现在知道总经理由瞿总兼任,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没抓住机会,刘部长嘴上还不能承认:“汤总,吃苦受累我不怕,可养殖外行,那可是几万头活物。”

    “你还辩解!在豪爽的东北我们讲实话,你年轻去了是享福吗?有困难才能体现能力,才能脱颖而出,有本事公司就会看得到!你脑子不仅不灵光,胆子还老小!”汤总手戳刘部长脑门:“你老子白教育你了!”

    刘部长父亲与瞿总老交情。几年前以区人大副主任身份退休,年轻时在棉纺厂,从工人干到厂长。

    “汤总,刘部长听明白了。勤勉自律勇于担当,小刘你要向我们董事长学习。不出差的话,每周他跑一两次工地。”康总对刘部长说。

    “康总过奖了!”张三接过话题:“在我的成长中,承蒙康总张总瞿总的关爱。如果刘部长有幸到养殖场履职,玉米与我们利益攸关,我双手欢迎,这是挑战更是肥缺!”

    “各位领导的鼓励,我铭记于心。今后做事当脚踏实地!”刘部长表态。

    “当然!噱头噱脑要不得!”汤总鼓励。

    “晚上走,下午汤总要不要回宾馆休息一下?”张三问。

    “撵我走嘛?”汤总点支烟:“我跟康总老张没聊够!你有事你走!”

    “董事长忙你的!咱们吃喝不动了,上我办公室聊!张总,我说你那!别再跟周总喝了,遇酒就喝喝,人生剩几何!”康总劝阻。

    “我跟周总把杯中酒喝掉。你们要干嘛去?”

    “都上我办公室喝茶。”

    “好勒!马上!我俩一口的事。”

    “这好酒都让张总当白开水喝了!我去市府办事,借此与汤总话别了。”张三向汤总告辞。

    汤总挥挥手:“再会!”

    “刘部长,我俩不见外,你要当上猪倌,我这一亩三分地你就是常客,就是我的贵客,就是我们雪村的恩人。”张三与刘部长紧紧握手。

    (